•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0

幽花零落
首页 > 自考本科 >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和答案自考真题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汤糖躺烫湯

已采纳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

链接:

提取码:pypt

资源如有问题欢迎追问

292 评论

cloverEcho

全国2012年4月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传播类型中,属于所有传播活动基础的是(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建成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布雷多克在5W传播模式基础上提出了7W传播模式,其中增加的因素是情境和( ) A、理解 B、记忆 C、注意 D、动机 4、在传播学研究中,正式调查采用的抽样形式一般是( ) A、随机抽样 B、非随机抽样 C、雪球抽样 D、定额抽样 5、被施拉姆比喻为“雷达功能”的传播功能是( ) A、授予地位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环境监测功能 D、舆论监督功能 6、对传播活动的控制有多种形态,其中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是( ) A、自我控制 B、经济控制 C、政治控制 D、受众控制 7、《通讯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信息论的基本问题,它的作者是( ) A、施拉姆 B、德福勒 C、申农 D、伯洛 8、人类在文字发明前运用了多种传播手段,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是( ) A、口头交流 B、结绳记事 C、利用图画传递信息 D、利用烽火传递信息 9、按照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第一关是受众的( ) A、选择性暴露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10、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该阶段关于传播效果的核心观点是( ) A、“皮下注射论” B、“使用与满足论” C、“有限效果论” D、“沉默的螺旋论” 11、按照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人们对于公共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主要来自( ) A、组织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奇斯曼 B、哈贝马斯 C、加纳姆 D、菲尔索夫 13、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施拉姆 B、麦奎尔 C、拉斯韦尔 D、麦克卢汉 14、在申农—韦弗模式中,被称为“不速之客”的要素是( ) A、媒介 B、讯息 C、噪音 D、信宿 15、首次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 A、丹尼尔 B、赖特 C、麦奎尔 D、波特 16、大众传播大量的内容属于( )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7、与受众的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 A、见贤思齐 B、见仁见智 C、爱屋及乌 D、择善而从 18、诺伊曼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指出,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是( ) A、强大的 B、有限的 C、微弱的 D、中性的 19、大众传播学赖以形成的基础学科是( ) A、新闻学 B、传播学 C、广告学 D、公共关系学 20、内容分析所具体统计的最小单位将直接影响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个最小单位是( ) A、内容分析题材 B、内容分析单元 C、内容分析体例 D、内容分析主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Communication除了译为汉语“传播”外,还可以译为( ) A、交流 B、沟通 C、通讯 D、过程 E、解读 22、传播模式有线性模式和控制论模式之分,下述选项中属于线性模式的有( ) A、德弗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E、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3、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有一篇文章中总结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它们是( ) A、监督舆论 B、麻醉精神 C、授予地位 D、重申社会准则 E、消遣娱乐 24、柯日布斯基等学者从语义学角度提出了语言的若干特征,它们是( ) A、语言是发展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动态的 E、语言是静态的 25、受众的主要特征有( ) A、广泛 B、分散 C、混杂 D、被动 E、隐匿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为______。 27、传播学的三大分支是人际传播学、______和大众传播学。 28、在传播模式中,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______机能,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 29、在抽样调查中,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______。 30、皮亚杰把儿童的谈话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的,一种是社交性的。 31、传播学中针对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研究,通常被称为______。 32、内容分析法是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______的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 33、西方传播学界通常把德国人______将机械技术运用于印刷并印出《圣经》的1456年,称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份。 34、受众理论中的个人差异论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之所以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有不同的反应,原因在于受众______的千差万别。 35、数字化技术把诸如声音、文字、图像等可感信号,通过______转换成由“0”和“1”组成的数字信号,即计算机语言可以处理的信号。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大众传播 37、丹斯模式 38、文化传递功能 39、教育性信息 40、社会关系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设计问卷应遵循哪些原则? 42、简述报刊集权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43、麦克卢汉认为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44、“培养分析”研究最初着眼于什么问题?并得出了什么结论? 45、罗杰斯认为传播学传统学派有哪些特征?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说拉斯韦尔对创立传播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47、“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各自有哪些利与弊?请举例论述。

336 评论

那个啥来着呢

14. 简述赖利夫妇模式的特点? 答:由美国学者赖利夫妇提出,属于社会系统模式,该模式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是“基本群体 ”,又称初级群体,首属群体,如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二是“更大的社会结构”,指关系比较松 散的次属群体,如工作单位,学校,社团等;三是“社会总系统”,指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等隶属群体。 15. 简述马莱茨克模式的特点? 答:该模式由德国学者马莱茨克提出,属于社会系统模式。它详尽地色画了传播结构的各个要素之间的 复杂互动关系,并展开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 在该模式中,传播者一方,要从大量的材料中进行“内容选择”的工作,但又要承受“讯息的压力” 和“媒介的压力”。受传者一方,同样要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会受到“媒介的压力”,而“ 感受和效果”也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该模式中,传播者和受传者都要受到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一是个人层面,即“自我形象”和“ 个性结构”,二是组织层面,即传播者的“工作环境”,包括媒介组织和工作伙伴,受传者所在的“受 众群体”,三是社会层面,即“社会环境” 此外,该模式还展示了“传播者”“媒介”“受传者的反馈”,媒介与受传者彼此“心目中的形象” 等,这些也是十分重要的。 16. 简述媒介控制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答:每个社会文化系统都不可能对传播放任自流,基本的控制形态有: 一、政治控制。集中表现在政府部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常见的手段有:立法、行政、操纵新 闻。 二、经济控制。关键媒介在所有权上,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广告。 三、受众控制。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有直接表示意见建议的(通过信件、电话等 ),有间接显示态度和看法(是否订阅报纸、收看节目等),传播者也主动收集公众反应。 四、自我控制。一是媒介组织对本机构人员的纪律要求与行业规范,二是各类传播从业者按照一般 的行为准则和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除此之处,还有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远的控制——文化控制,所有的控制形态都包容在文化控制中, 一切控制控制现象说到底都无不处在特定文化的背景下,每个社会文化系统都不可能对传播放任自流。 这些控制如一张潜网,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传播。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刚进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充满 理想,无所顾忌,但最终会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这便是布里德所说的我部中的社会控制。他的研究表明,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 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 17. 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的内容是什么? 答: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是对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巴斯认为,信息流通中的把关环节 虽然很多,每个参与传播的人都可以看做把关人,但最关键的把关人是传播媒介。因此,他专门研究了 传媒的把关活动,指出这是前后相连的两个步骤或两个阶段,也就是“双重行动”。其中的第一阶段是 新闻采集,把关人主要是记者。记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现实事件进行取舍和提供新闻稿件。第二阶段是 新闻加工,把关人主要是我。传媒输出的所有的信息,都得经过这道重要关口,因而这一阶段的把关 活动更具有决定性作用。 18. 新闻工作中,如何提高可读性? 答:1. 新闻要提倡写短句2.尽量少用或不随意简化专用名词3.注意用语具体,有特定的含义,适当多 用常见的词4.注意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就广播的可听性来说,要求重视广播中语言和音响的综合使用,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做到通俗, 简明,易懂。 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则应以视觉感觉为主,加强图像直观作用和现场感,并配合使用口语直接形式, 形成视听兼备,声色并茂的综合效果。 19. 四大传媒在竞争中采取什么对策? 答: 1. 报刊。报刊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对策是充分发挥自身信息容量大、报道范围广、易于保存 等方面的优势,借此弥补时效性方面无法与电子传播媒介匹敌的不足。 2. 无线电广播。广播的竞争对策是一方面在节目安排上扬听觉形象之长,以简明新闻、音乐节目 等吸引受众,并发挥自身节目制作比电视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向专栏化节目发展;另一方面收听工具 已走向小型化、轻便化,更利于受众随时携带、收听。 3. 电视。电视与原有媒介的竞争中主要以集声像之美取胜。会以丰富多彩、图声并茂的娱乐节目 受到观众青睐。 20. 简述选择性因素的三个方面? 答:1. 选择性接触:面对着众多的媒介信息内容,受众成员无法毫无选择地被动地注意所 有这些内容并对它们作出反应。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有选择地使用媒介。2. 选 择性理解(解释):这是指受众对已被接触和感知的大众传媒的信息所给予的意义,同传播者给予的意 义是否一致,而理解的程度对于劝服来说是具有决定性的。3. 选择性记忆:受成员对自己所接触、理 解的媒介信息,并非能全部长久地印入脑海之中,而只是有筛选地记住一部分内容。 解释选择性因素的观点:1. 认识的连贯论(认知不和谐理论)的解释2.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解释3. 可获 得性(易得性)论的解释 21. 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 答:这一理论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它从受传者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的效果。它通过分析受传者接触 媒介的动机或这种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它 的特点是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 对广播节目的使用动机最早开展调查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广播研究室的H•;赫尔卓格,最早对印刷媒 介的效用进行考察的是B•;贝雷尔森。20世纪40年代此类研究很多,50年代这类研究进入了停滞期 ,60年代这类研究的价值重新受到肯定,再次复兴起来。 有学者认为,“使用与满足”研究的效果观强调的是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因而应属于“有限效 果论”,但也有学者认为,“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一些基本效果,应属于某种“ 适度效果理论”。不管怎样,“使用与满足”研究以受众为中心的视角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22. “沉默的螺旋”假说和大众传播的舆论导向有什么联系? 答:大众传播与舆论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历史悠久的课题。传统的政治 学和舆论学认为,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社会讨论,合意达成”的理 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或作为“载体”,或作为“喉舌”,或作为“公众的精神纽带”,发挥着合理的作用。由于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主要从政治民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这里,作为“民意” 的舆论自然是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的。但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舆论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控制 的机制。德国女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假说,正是从这个 角度研究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把舆论看做是一种对个人和群体具有强大约束力的“力量”,探讨它 的形成过程,社会作用和客观规律。 23.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有哪些新的课题? 答: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社会信息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必然会引起传播效果研究领域的扩大和研究课题的转换。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认为,未来的传播效 果研究将会是对整个信息社会的研究,除了大众传播的一些传统课题将会继续受到重视对,对“新传播 技术的普及和利用所产生的社会的,行为的,心理的影响”将成为效果研究的重要内容。 另一位传播学者萨尔瓦焦认为,新媒介研究与传统媒介研究对“效果”和“影响”的把握上是不同的。 具体地说,传统的研究主要是从个人态度或行动变化的角度考虑问题;而由于新媒介的使用本身就意味 着个人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其普及过程所需时间又极为短暂,因此,传播学者所直接面临的,是新 技术,新媒介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和宏观效果问题。 新课题研究应包括:1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相互关系2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变化3“住处沟”“知识沟 ”与社会平等4信息泛滥的社会结果5信息社会中的社会病理 24. 电脑联网对传统的大众传播意味着什么? 答:电脑联网业即构成对传统的大众传媒的挑战和冲击,又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总体来看,电脑联网业的兴起和发展,给大众传媒带来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作为信息高新科技产物的 国际互联网,具有先进性,互动性 论述题: 1. 大众传播的一般性功能有哪些? 答: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传播的个人(个体)功能,二是从社会 学,经济学及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传播的社会功能。前者涉及的范围多半属于人际传播,后者则专指大众 传播的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的四大社会功能是拉斯韦尔提出的:1环境监测的功能,即大众传播具有的传播各种新闻和信 息,为人们提供决策和行动的依据的社会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即大众传播通过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解 释和评论所实现的社会整合功能3文化传递功能,即大众传播承担的传递知识,经验,价值观的教育功 能4由赖特提出的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309 评论

痴货哟i

《03 2016年新闻传播实务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pdf》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

本题库精选了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名校的12套新闻传播实务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及详解。其中,中国人民大学近年考研真题提供高清视频讲解,由圣才名师从考查知识点、试题难度、相关考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讲解。通过该部分,考生可以熟知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度。

第二篇为章节题库。本部分按照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实务题进行分类,精选名校考研真题,并补充典型试题,所有试题均有详解。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同时精选了大量现实案例并进行了分析。

第三篇为模拟试题。根据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仿真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难度和风格,精心编写了2套模拟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207 评论

相关问答

  •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和答案自考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 链接: 提取码:pypt 资源如有问题欢迎追问

    流虹星607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传播学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厦门理工学院是公办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

    颖的时光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传播学概论自考真题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kasumi0330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传播学概论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300642传播学概论6400658新闻评论写作6500659新闻摄影56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67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48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我的大BABY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电视传播概论自考真题答案

    14. 简述赖利夫妇模式的特点? 答:由美国学者赖利夫妇提出,属于社会系统模式,该模式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是“基本群体 ”,又称初级群体,首属群体,如家

    依锦风韵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