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职研究生 > 在职研究生近三年生活成长总结

在职研究生近三年生活成长总结

最新回答

高兴儿88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为使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家乡建设做贡献,过一个祥和、文明、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根据团、团省委、学校党委、团委有关文件精神,在院党总支、团总支的总体部署下,经济学院积极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入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掌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优势,知识优势以及年龄优势,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学习领会了党的的精神实质。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优势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重要思想。通过寻访党的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借鉴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1)组织留校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社区,宣传精神、“”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2)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去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寒假的时间,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五)寒假社会调查和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山东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寒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准备,并投入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准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活动的特点
1、我院的本次活动将宣传实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把社会实践与个人青春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自发性和有组织性结合。本次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同学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去实践“”及科技下乡知识宣讲活动。
五、总结
我们通过精心组织,认真发动以及同学的自发组织,各系、各年级的高度重视,充分发动,保证了大多数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使活动搞得扎扎实实、丰富多彩。实践活动结束后,各系、各年级写出了活动总结,通过开展“实践归来话成就”主题活动,组织了参加“三下乡”寒假社会实践学生展开交流,选树典型,加强宣传,扩大教育成果。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积累了经验,获取了各方面比较全面真实的材料,对以后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了素材。
祖国的砖。
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今年总共有95名学子顺利考入这些高水平科研院所和“985”“211”高校!日前,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传出喜讯,2022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高达67%!
从2022年的54%到2022年16%,再到今年“创新高”,在安徽农业大学,学生们常说:“一脚踏进植保学院,另一只脚就踏进了研究生的门”,该学院也成了学生们口中的“考研学院”。
“在植保,考研是优先选择”,学校副校长、院长、博士生导师操海群教授一直鼓励学生考研,“在以创新为主旋律的新时代,知识更新快,专业分工细,一本专业学生应该通过深造站在科技创新的前沿”。据了解,学院每年拿出近15万元,用于学习成绩优秀、学科竞赛成果优秀、文体活动成绩优秀的“三优”表彰和学生科技文化类活动,引导学生以学为重、全面发展。2022级植保专业的刘卉说:“在学院文化熏陶下,优秀就是我的目标!”她获得推免资格,顺利被浙江大学录取。
在这个学院,每年围绕考研辅导开展三项“规定动作”:把大三学生组织起来集中动员,鼓励学生坚定考研梦、不懈抓备考;针对考研政策、学校专业选择、调剂等学生关心的话题,邀请校研招办老师作政策解读;聚焦备考中的细节问题,安排系部主任进行学习辅导,组织考研成绩优异的学生做经验交流。从2022年开始,还实施了院领导结对新生班级、党员教授结对新生宿舍、党员研究生结对本科生宿舍的“三结对”,让研究生和本科生围绕考研结对子。
作为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院要求老师全员“做向导”。对大一、大二学生,鼓励专业课教师依托开放性实验、“大创”项目等,引导学生“入门”;对大三学生,学院一方面通过专业大实习,选派学生到中国农科院以及部分省农科院开展联合培养,为今后从事学术研究“铺路”,另一方面要求老师们协助学生选择考研学校和方向。2022级植保专升本班级辅导员蒋磊博士,对全班60名同学一一建立学业档案,为学生量身定制职业规划,考研成绩和分数线出来后,他在线指导学生准备复试,及时为学生联系调剂,帮助班级37名同学成功考研。
“这些读研的植保学子是植保学院的财富,也是国家植保事业的未来”,操海群说,希望更多的高考考生和家长,理性对待涉农专业,选择安农植保学院,成就人生梦想。
紫蝴蝶CYF
按照**乡教育党总支的的安排部署,**明德党支部结合学校实际,在充分征求高楼党小组意见的情况下,制定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活动领导组,支部书记**任组长,负责活动的全面工作,和高楼党小组组长****负责为活动提供经费保障,支部副书记**任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此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的落实、材料的收集整理等
二、要求与内容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2、以“争当发展表率,勇做跨越先锋,突出发展主题,提升总体形象”为主题,以“大力推进新教育实验,倾心创办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
3、从学校实际出发,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其他经常性工作。
4、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学校文明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中大有作为。
5、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五个好”(一是领导班子好。要求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二是党员队伍好。党员素质优良;有较强的党员意识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工作机制好。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生动活泼地开展党建活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有序。四是工作业绩好。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实践中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服务教育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措施到位,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实践中取得显著成绩。五是群众反映好。在广生和学生家长中有较高威信,党员教师有较高的职业形象,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一是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党性、提高素质。刻苦钻研业务,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带头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三是带头服务群众。主动联系服务广生,积极解难题、办实事,自觉维护师生正当权益。四是带头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本职岗位上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带头争创佳绩。五是带头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弘扬正气,争当文明守法好公民。在群众中树立党员的先进形象)优秀党员为主要内容。
6、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
三、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法步骤
创先争优活动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展开,总体安排两年半的时间,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6月10日前)。主要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动员部署。二是制定方案。三是组织学习。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统一思想认识,积极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四是党性分析。在2022年春学期结束前,利用—周时间组织党员进行一次党性分析,在职党员应撰写党性分析报告,并组织群众对党员进行评议。
(二)全面推进阶段(2022年6月一2022年6月)。结合教育局安排的“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抓好整改落实、各支部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将活动载体具体化,把广大党员吸引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扎实深入开展活动。
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系列活动:一是“学习教育”活动。围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一方面加强党性教育,一方面加强业务能力教育,认真学习研究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入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提高领导工作能力和指导能力。二是“亮牌示范”活动。三是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帮助一批困难党员和困难学生。四是“岗位建功”活动。围绕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坚持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理念,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三)深化提升阶段(2022年7月一2022年6月底)。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主要抓好三项工作:
1.树立先进典型。以受表彰的对象为重点。
2.搞好对标定位。支部党员都要对照“五个好”“五个带头”的标准,查找自身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制定跟进、赶超的具体措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四)总结完善阶段(2022年7月一—党的十八大召开前)。
围绕向党的十八大献礼,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展示成果。二是搞好总结。支部都要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总结,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研究制定改进措施。三是考核评议。四是完善机制。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2012骏马飞驰
网址:
富锦市第三中学成立于2022年,前身是创建于2022年的富锦中学。它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学校,历经2022年的风雨历程,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培育了大批人才,为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61600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现有三幢教学楼面积13850平方米,一幢学生食堂、一幢学生公寓楼共11200平方米,艺体馆面积5000平方米,能容纳2500多人,校史馆面积1200平方米,一幢实验楼1400平方米;拥有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实验室各2个;有微机室、语音室各两套,多功能电教大厅两个;建有校园闭路电视、千兆校园网络中心和60个班级的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平台;图书馆藏书近10万册,数字图书馆藏书30万册;标准体育场2个,篮球场5个,排球场2个,网球场1个。
现有教学班60个,在校生3500多名;教职工218名,专任教师180名;在职研究生学历47人,本科学历149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0名,中级职称64人;有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能手4名;省级骨干教师6名;省级课题研究骨干教师15人,地市级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6名;有佳市“十大名师”、富锦“十大名师”8人。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确立了“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体验成功、顺利成才的具有三中特色的“三成”教育办学理念,坚持“以德立校、依法办学、从严管理、科研兴教”的办学原则,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创优质教育环境、办家长满意学校”的办学宗旨,形成了“修身尚学、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
一.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以“三成”教育理念为统领,结合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全(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和全程德育)、三心(细心、爱心、耐心)”德育模式。
全员德育即人人德育,人人都是德育的主体和德育对象,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政教处、教科研室、团委具体策划,学年组、班级、学生会具体实施的德育体系。定期召开“德育工作暨班级建设研讨会”、“师德师风研讨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成功举办“三成“教育研讨会,送出教师参加学习培训,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学,举办班主任培训班、班团培训班。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和德育管理水平。构建师生多元化评价体系,为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实现全员德育。
全面德育即事事德育,学校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各种活动中,通过开展一年一度的的科技节、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纪念中国传统节日、捐资助学等各种班团活动等。丰富德育内容、拓宽德育内涵,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生存与发展教育、“五爱五自”与集体主义教育、与法制教育、公民道德与八荣八耻教育,并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不断拓展德育途径,增强德育实效。积极承担省级心育课题,进行学生心理研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取得良好效果。
全程德育即时时德育,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制定了不同年级的德育目标,高一注重习惯养成教育,高二注重目标教育,高三注重心理适应能力教育,建立《学生健康成长档案》,全程跟踪学生成长。
“三心”即“爱心、耐心、细心”。全校教师力求在成长上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成功上鼓励每一个学生,在成才上争取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校的教学工作走“科研兴教、质量强校、特色化办学”之路,以“三成”教育理念为统领,构建了“在观察中思考,在体验中感受,在互动中领悟,在探究中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十五”期间承担了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重大课题6个,50多名教师获国家和省级课题科研论文奖。出版各类书刊6种,创办“富锦三中教育网”站。与黑龙江大学合作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到澳大利亚、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参加培训。更新教师理念,提高教科研能力,转变教学行为,为每位教师的发展确立目标。人人争做“六有”、“五胜任”教师,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胜任、六年成为骨干、九年争取成为名师。促进了“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现在,富锦三中是黑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先进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双语实验学校,北大附中远程教育合作学校,黑龙江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学校还充分发挥科研主阵地作用,有四项子课题顺利通过了省总课题组的结题验收,近80位教师获得个人结题证书,100多篇科研论文获奖。第三中学被评为省优秀实验学校中语会“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实验研究”实验学校,黑龙江省“十五”规划重大科研课题“心育研究”实验基地。现在《在高中阶段实施“三成”教育的实验研究》已经成为“十一五”省级重点课题,《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表现及学校教育对策》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验研究》都已成为省“十一五”立项课题。
学校坚持走“质量强校”之路,每年都举办“新教师汇报课”、“同课题教学竞赛”、“风华杯教学研讨会”、“名师示范课”、“教研组团体技能竞赛”、“说课竞赛”、“教案评比”、“教学案例评比”等各类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富锦市“探索杯”、佳市“菊化杯”等教研活动。严格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加强教学管理,在常规教学中着力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在师生关系上注重与和谐,在教学上注重帮助与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诊断与反思,在对待他人上注重互助与合作,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课程的开发者、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学校还自主研发编写校本系列教材,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先后派出100多名教师外出观摩培训,形成了教学、科研、培训相结合的教科研一体化格局,构建了教科研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科研网络体系,发挥常规考核的引导作用、教科研课题的带动作用和校本培训的推动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学校坚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学校以“三成”教育理念为统领,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环节,拓宽途径,及时检测、问题学生,保障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2022年9月,学校在中国教育学会的扶持下,成功启动双语教学实验项目,成为市里首家中国教育学会双语实验学校,在现有数学、心理健康、生物、体育四个学科的基础上,下半年将有双语教师的培养基地长春师范学院的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生物等6个学科教师到学校任教。我们将营造双语氛围,双语礼仪队,双语校园广播,双语电视直播室,校园的各种标识都是双语。今年我们在去年特长生招生45名的基础上招收65名艺体特长学生。我们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速滑队、管乐队,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5000平方米的艺体馆走发展艺体特长之路。
三.学校的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与人文化的和谐统一,以“三成”教育理念为统领,展现了制度严谨、布局科学、精神丰富的校园文化图景。
近年来,学校加快了制度文化建设的步伐,先后制定了160项管理制度,编辑出版了《三中管理制度全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后勤、财务、教师、学生等多个管理方面进行制度细化,无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还是师生的发展都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学校区划分明,布局合理,教学楼风格鲜明。既有欧式风格的教学楼、现代化的学生公寓,也有传统风格的校史馆、创新型的艺体馆,位于北校区的校史馆,为我市教育博物馆。各学校校史均有展出,还建有常隆基纪念馆、根雕艺术馆、文化博物馆。现正在筹建英雄烈士张进思纪念馆,西部建有全市最大的现代化多功能艺体馆,现已成为青少年活动中心,有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室、体操健美室、声乐室、器乐室、微机室、钢琴室、美术画室等。可开展蓝、排球等各项体育比赛和全市大型文艺活动。南北校区逐步形成了东西文化、古今文化的汇聚地与融合区。学校精心绿化、美化、亮化,开展了教学楼主题文化建设,丰富了校园物质文化的内涵。
与此同时,学校每年春季都举办科技节,秋季举办艺术节,创办两刊:《教科研之路》、《红枫》,办起两台:“校园广播台”、“阳光电视直播台”,组建两团:“教师合唱团”、“学生合唱团”,建立两社:“文学社”、“书画社”,开展两坛:“教师发展论坛”、“学生发展论坛”。这些都为学校的精神文化搭建了平台,最终形成了以“修身尚学、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为核心,以团结勤奋、开拓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务实的教风和勤学多思、探索实践的学风为支柱,以塑造教师奉献精神、专业精神、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实施“三成”教育办学理念为手段的富锦三中精神文化的总体风貌。
由于学校的科学化、人文化管理,学校教育工作喜结硕果,有多名学生在省市各级艺体比赛和学科竞赛中获奖,学校连续几年高考创历史新高。连续四年培养出市文科状元,本科录取率达5%,会考成绩优异,办学效益显著提升,办学影响逐年加大。
第三中学近年来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级文明单位、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依法治校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优秀集体、黑龙江省依法治校管理先进集体、佳木斯市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先进集体、佳木斯市师德先进集体、佳木斯市课改先进集体、佳木斯绿色学校、佳木斯市法治示范校、佳木斯市普法先进集体、佳木斯市级平安校园等。
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三中学有着光荣的传统、远大的办学理想、优秀的教育质量、丰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以优良的校风,扎实的学风,严谨的教风,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良好的秩序,优质的服务,优异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家长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已成为一所学生向往、家长信赖、社会关注、发展强劲的学校。富锦市第三中学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促进师生发展。向创建具备先进教育理念、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流基础设施、优秀教育质量的优质普通高中,为高等院校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并输送素质全面、文化合格的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办学目标迈进!
来一块钱包子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要求
2022年江苏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其中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要求教师教学的方式首先发生改变。但从传统的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来看,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准确、不充分、不深入,对课程改革存在明显的惰性与不适应,这一切严重制约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与深入实施。于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如何打造一支适应新的课程体系、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培养、评价与激励机制,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对于推动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与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标准的认真实施,成为当时我校领导层的共识。
(二)当时我校的师资队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
当时我校师资队伍状况为:“学校有59个班级,在校学生3219人,教职工246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享受特殊津贴1人,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名教师2人、泰州市名教师、泰州市学科带头人5人,中学高级教师9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9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4人。”应该说当时我校虽然通过引进、招聘、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亟待提高;二是名师、骨干教师偏少,特级教师多数不在教学一线;三是班主任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而且,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优秀教师资源被“稀释”。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基于以上两点,课题主持人蒋建华校长本着科研兴校的宗旨,申报了“十一五”省级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探索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寻找到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培养和发展机制。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新形势下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奖优罚劣等更为灵活的教师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
3.研究、探讨、总结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激励措施、考核方案,为实现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
4.经过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课题研究的总体执行情况概述
该课题于2022年5月正式开题,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分成21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各子课题组分工明确,分别制定了专项子课题研究计划。子课题组各明确一名负责人,负责日常的交流与研讨活动。课题组定期召开例会,讨论研究过程中碰到的种种问题和研究进度,全体成员共同探讨,通力合作,保证研究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由于总课题组始终把握研究的方向和目标,采用全面调控,重点攻关的研究方式,各专项子课题组均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然后总课题组进行了整合、总结。
1.选题立项阶段:2022年9月~2022年9月,选题,聘请专家指导总体策划,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总方案文字报告,2022年5月开题,开题报告会参加论证的专家组成员有:省教研室主任杨九俊、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洪宗礼、语文特级教师任范洪、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马林、泰州市教育局副书记孙平、泰州市教研室主任戈致中、泰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孙晓龙、泰州市教育局师资处处长朱三峰。专家们对本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作出充分的肯定,同时对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
2.调查研究阶段:2022年10月~2022年12月分子课题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调研收集资料,了解教师队伍各方面的发展现状,提出转型期适应新课程背景的教师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研究措施,进行实践,一段时间后,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法征求大家的意见,总结形成教师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分析整理资料,提炼经验、制定新的举措。2022年1月21日开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会,主持人蒋建华校长对前期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说明近年来学校出台的政策与课题关系很大,鼓励教师通过课题载体,自加压力向更高层次迈进。提希望:①珍惜我校当前大好时机,明确奋斗目标,在实现学校发展大跨越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规划;②希望老师能不断进行新课改研究,加强新课程实施能力的培养,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力争有特色,有亮点。③要求大家平时多留心多反思多总结,希望各子课题研究努力多出成果。
3.成果总结阶段:2022年1月~2022年12月,各子课题和总课题组多次召开研讨会,汇总各类研究成果,总结、反思,并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践层面的推广,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
四、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总体目标与子课题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路线,灵活地选用了具体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有关新课程理念和有关教师队伍建设与激励方面的重要文献进行广泛的搜集和学习,作为研究本课题的参考。这样既可以节省课题研究的人力财力,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
2.问卷调查法。对实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的反馈信息和建议,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采集,及时掌握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的实践效果。
3.行动研究法。在新课改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教师进行行动研究、进行教学行为反思诊断,研究建设新型教师队伍的途径、方法、措施,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边探索,边实践,边修正,边完善。
4.个案研究法。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骨干教师的成长经历进行案例剖析,建立个案材料,并作跟踪研究。
5.访谈调研法。课题组成员对国内外部分兄弟学校有关领导和部门进行了访谈和调研,以拓展思路,学习他人的先进做法。
6.经验总结法。针对研究中所发现的成功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及时予以提炼总结。
五、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校建立了一套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较完善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基本达到了省五星级重点高中有关教师队伍素质的基本要求;撰写相关论文100多篇,其中获奖论文20多篇,同时制订系列激励评价方案并汇编成册;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教师大学堂”、“设立名师工作室”、“定期进行市、区、校级三级骨干评选”等合理建议已得到采纳。
具体主要成果内容(部分已被《现代教育报》于2022年10月23日作专题推广)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新课程背景下转变了教师队伍管理模式
1.从控制性管理转变为教育性管理
传统的学校管理较多的表现为控制性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行为采用管制、监控、指示、命令等带有强制性行为倾向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教育性管理是指有利于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健康、有效发展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①全力打造“善学、善思、善悟、善用”的学习型团队,让教师在新课改成长,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
②建立标杆引领机制,充分发挥校内外各级各类教育名家、优秀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我们还启动了“校级名师”工程,通过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让身边的骨干教师成为普通教师的标杆。
③用目标激励的方法激发教师的潜能。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填写“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个人规划”,让教师自我激励成长。
④全方位、多渠道建立教师学习、研修、奖励等保障机制。为教师参加省内、国内和出国考察培训、学术交流、在职读硕读博等一路开“绿灯”,尽最大可能提供机遇、经费补助或学术津贴;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申报国家、省市级教育规划科研课题或子课题;着力构建“学习型学校”平台,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建立“教师发展学校”。
2.从师资培训的形式化转变为师资培训的过程性管理
①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跟踪研究。
②成立学习型组织——“四每”学习小组、开设教师论坛,让教师在读书中学习,在践行中反思,在思考中成长。
③分层次进行校本培训。对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主要进行教学常规工作的培训,班主任工作的培训,依托“青蓝工程”,新老结对,以老带新,采用听先行课、同课异授等形式,使得年轻人很快上路。对处于发展期的教师,引导其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教学问题,促进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对处于成熟期的教学骨干,则搭建平台,促使其教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引领他们逐步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师资培训的过程性管理是我校“精心、精细、精致”的管理理念的直接体现。
3.从对教师的单一型评价转变为发展型、协调型评价
教师评价应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其创新意识,充分体现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
①在考评的目的上,从以面向过去为主的静止性评价、管理性评价、奖惩性考评,逐步转向以面向未来为主的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发展性评价。
②在考评内容和标准上,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纳入考评的范畴。
③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由过去学校对老师的单一评价转变为学生评价、同事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相结合的立体评价。
课题组先后研究出台了《江苏省泰州中学教职员工岗位津贴实施方案》、《江苏省泰州中学教职工年度考核方案》、《江苏省泰州中学教师培养工程评审条例及奖励办法》。
4.从强师分工转变为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学校着力加强年级组和备课组建设管理。由年级组按照素质教育要求,鼓励各学科协同作战,形成互补。各学科备课组在年级组的协调下开展活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在合作进。
5.从制度约束、赏罚分明转变为人文关怀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学校要关注教师的生存发展和身心健康,关注“教师幸福指数”,真正形成让人民教师安心乐教的良好风尚。
我校在教师管理中高度重视人文关怀,倡导“三要三也要”,即“要工作也要家庭、要学生也要孩子、要质量也要身体”。学校计划每年为全体教师进行免费体检一次;请职业病防治专家、心理咨询专家为教师开设“如何预防、减轻教师职业病”和“如何调节教师的心理压力”等讲座;学校体育场馆每天傍晚对教职工开放两小时,并落实专人管理;每逢重大节日、教师的生日及意外情况等都进行慰问,努力为教职工多办实事;以及给教师发放学习书籍,组织观看大型文艺演出,创造舒适典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等人性化管理措施,都对老师起到了很好的精神激励作用。
我校近年来的发展证明,在“以人为本”教师队伍管理思想指导下,通过以上管理策略的引导,老师真正发展了,学校管理正朝着更科学、更、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打造了一支适应新课程要求的班主任队伍
为了更加有效的鼓励和保障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我们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1.明确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定位
①班级管理实行化。班主任采用化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②班级活动讲究创造性。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班级教学更重视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及社会体验化学习。班主任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建设独具特色的班集体。
2.建立新时期班主任培养激励机制
①以老带新,新老共进。学校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实行班主任资格聘任制,同时要求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担任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副班主任。充分发挥老班主任“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发挥年轻班主任的开拓进取精神,营造老少共进的良好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挑选出优秀的副班主任担任班主任,给他们指路子、压担子。班主任职位实行聘任制,考核不合格给以解聘。
②经验交流,榜样示范。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请工作有成绩、有特色的班主任介绍经验。同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班主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展班级管理沙龙、开展“讲师德、讲奉献、比工作、比成绩”的竞赛活动。
③建立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学校对班主任按“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评选制度。学校依据《中小学教师考核实施细则》《班主任工作考核实施细则》,采取调查、问卷、汇报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进行多方面考核,量化积分。考核结果与一年一度的评选先进挂钩,与表彰奖励、晋级晋职挂钩。
3.搭建培养平台,彰显班主任队伍的校本特色
①开设特色班,体现因材施教理念。近年来,我校开设了“班”、雅思特色班、韩国留学生班、苏教国际班等班型,开拓了班主任的国际视野,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拥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育人本领的师资队伍。为适应教育国际化趋势,拓展多元办学渠道,我校与澳大利亚特拉雷根中学、英国埃赛克斯中学等建立了友好关系。
②在打造文化品牌,提高育人软实力。我校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重办好每年一度的科技节、文化艺术节、七彩之夏等精品项目。学校每学期都制定德育工作计划,以爱国主义和文明礼仪教育为主线,以“八荣八耻”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核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用传统美德、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熏陶学生、感化学生。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学校注重从实际出发,针对新的历史时期学生的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拓宽教育渠道,充实教育内容。为强化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以海军诞生地纪念馆、黄桥战役纪念馆、泰州烈士陵园等作为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系列活动。
(三)开展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1.搭建学习平台,助推教师进修
①加大图书馆的教育类图书藏书量。
②为教工阅览室订阅大量专业学术期刊杂志。
③定期不定期的选择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书籍、文章征订或印发给全校教师。
④建立电子阅览室。
⑤分期分批对全体教师进行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⑥积极搞好继续教育培训。大力支持教师在职读硕读博、参加国内外考察培训、学术交流等。
2.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①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知识、新理念、新成果、新信息的传输,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每年暑假,对全校任课教师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
②开展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把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作为强化校本教研的一项重点工作。定期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交流、总结、反思,进行课例评析,进行以思考、研讨为重点的教学研讨。
③抓好教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提升。为落实“尊重+智慧+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总结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提升教学艺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以教科研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并通过“双稿酬制”等措施积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近几年学校每年均有250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④加强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坚持科研兴教理念,把科研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先导位置,促进教师教学思想、方式的转变,深入推进新课改。近三年来,学校有已结题和新立项的国家级课题(子课题)6个、省级课题8个,其中,经立项、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享受特殊津贴专家洪宗礼先生主持的国家“九五”、“十五”重点课题“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吸收了国内外130多位知名专家参与研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出版了国家“十一五”规划出版的重点图书10卷本《母语教材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2022年初在人民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许嘉璐副委员长到场祝贺并给予高度评价。由洪先生主编的苏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目前已在全国26个省市累计发行3亿余册。2022年10月,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省泰中隆重召开。
⑤加强教学交流,掌握最新动态。学校每年都要派送教师参加省、市、区及兄弟学校举办的各种学习交流活动,推送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区骨干教师培训班,让他们把最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最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信息带回学校,带进课堂。近年来,我校先后成功举办了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首届研讨会、江苏省高中数学冬令营、江苏省高中物理和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研讨会、泰州市新课程改革研讨会、面向全省公开教学活动等国家、省、市级大型教研活动。
⑤发挥评价作用,促进教师成长。每学期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后研讨活动,注重任课教师的自我评价,促使教师在反思和实践中成长。
(四)构建了校本特色的重点高中教师教育培训模式
1.我思故我新——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实践反思模式
每位老师无论在组内开课还是被推举为校内开课,都必须在开课的下周内将教学反思交至教务处,学校对老师所写的教学反思每学期组织评比一次。这样每位老师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螺旋上升,与新课程与学生共同成长。
2.青蓝工程——教师专业发展同伴互助模式
学校制定详尽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除了常规的新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业务考核外,还认真实施“青蓝工程”,让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下尽快成长。每学年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情况评出“最佳‘师徒’”。
3.教师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引领模式
2022年5月学校以“抢占制高点,建设新泰中”战略思想为指导,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成立“中国教育学会泰州实验学校”和“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充分依托中国教育学会的人才、管理、品牌、科研等资源优势,由学会为学校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两年多来,该合作项目运作势态良好,已成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活动形式多样,每个月有高层次专家讲学报告、教学与教科研指导、或与专家学科同课异授、参观考察等。活动中,学校、教师和中国教育学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教师无疑是“发展”的主体,而学校是载体与“平台”,学会扮演的角色则主要是引领者。两年多来,特别受到老师们欢迎的活动是——分别对九门学科进行的“研究课”教学指导和“同课异授”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
4.“四每”学习小组——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动力模式
2022年10月学校成立了学习型组织——“四每”学习小组。所谓“四每”,即每天读一点“闲”书(拓宽知识面的书,提高理论水平的书),每周写一点读书笔记,每月写一篇文章,每年发表1-2篇有质量的论文。要求全体教师共同营造书香校园,汲取新鲜的理论和信息,用理念指导实践;坐来作文,写教学设计,写教育叙事等;抽出空来思考,寻找身边的教学问题,在反思中成长。
5.有效教学论坛——教师专业发展交流合作模式
“有效教学论坛”是通过论坛让教师对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进行探讨,由部分教师做主要发言,提出对问题的看法与感想,供其他教师进行讨论的一种形式。每次论坛的形式视论坛内容、教师需求、环境氛围等确定,利用网络交流、教研沙龙、演讲比赛、经验总结会、专题研讨会等等。我们还定期开设“青年教师沙龙”,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使广大青年教师自发地组织成多种形式的“学习团队”,在“团队”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6.制定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激励模式
学校给每一位教师发“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个人规划”,让教师自己规划个人的近期(1-2年)、中期(3-5年)、远期(8-2022年)专业发展目标,同时附上的一张细化的目标表,具体从教育、教学、科研、进修和总目标这五个方面细化分解,每年让老师们填写“江苏省泰州中学教师发展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年终对达标情况进行自核。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让教师与自己的过去比,看专业发展了多少;与同组的标杆教师比,看还有哪些差距;与同行比,看还需要……“个人规划”工作的启动触动了沉睡已久的个人奋斗的,教师的工作被激活了。
7.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成长模式
学校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以专题的形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资料进行存档,并让老师定期进行反思小结:与自己的过去比,看专业发展了多少;与同组的标杆教师比,看还有哪些差距;与同行比,看还需要……让教师看着自己和他人的足迹成长,促进更快地自主成长。
8.名师工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标杆导航模式
学校大力开展“名师工程”建设,在名师培育过程中,注重精神激励,榜样示范,典型引路。为进一步激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校制订了《江苏省泰州中学校级三级骨干教师的评审条例》,并配套出台了校级骨干、市级名师、省级专家学术性津贴标准。近年来我校新增两个市级学科基地、一个市级名师工作室,本学期将有5个校级名师工作室挂牌。
(五)构建校本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发展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灵魂,一线教师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主力军,课堂教学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模式是在特定的教学理念统帅下,由教师按照教学规律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采取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方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使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了只凭经验和感觉,而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从而事倍功半的教学状况。
为此,我校把“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作为渗透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相关问答

党校在职研究生三年总结

该校实行党总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总支下设初一、初二、初三、行政、离退休五个支部。行政设置为“三处”(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三室”(办公室、教研室、财务室),“三个年级”和一个幼儿园的校内中层领导结构。校级领导4名、中层15名。学校设7名教研组长,建立健全了团委、学生会和工会组织。高喜梅,女……

L趣多多

在职研究生三年班级总结

国际班只针对一高的在读学生。上三年,一星期三节课,全英课程三年后与郑州某学校在进修后选择留学归属地。许昌高级中学是河南省24所重点中学之一,2022年2月首批进入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2022年(光绪三十一年)的许州中学堂。许昌市高级中学现有南校区(5),北校区(6亩),总……

艺海秦声

在职研究生三年个人总结

以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来说,本科有学位人员,如果其工作年限没满三年也是可以参加研修班课程学习,但是在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时,其取得的学位证上的时间必须满三年。在职研究生对在职人员工作年限的要求以其提供的毕业证或学位证上的时间为准,作为起始时间,只要其在报名或者是入学时达到规定的年限即可,不需要个人……

我究竟怎么了555

在职研究生三年级年度总结

全日制的专业硕士是可以申请奖学金的,但是全日制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是没有奖学金的。是否可以申请到奖学金,主要是看学习情况进行评定。参评对象:根据西南大学相关文件规定,研究生基本奖学金的评定对象为x级非在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包括在职研究生和国家少数骨干计划等专项计划招收的研究生,也不包括港澳台研究生、外……

绰号昵称

在职研究生近三年生活成长总结

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达457万,比去年增长80万之多。近六成考生因为就业压力大,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近五成考生是为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加强文化素养。留恋校园生活以及想在学术上深造的考生占比分别超过三成。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增长,源于三个因素。其一,近些年来大学毕业生每年都在增长,而这些学生……

请叫我大海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