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级会计资格证 > 中级会计考商誉吗

中级会计考商誉吗

最新回答

残殃之暮
随着20世纪2022年代掀起的全球企业合并浪潮,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商誉会计的处理一直是会计理论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于2022年2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关于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较旧《企业会计准则》有了较大的修订,尤其是单独提出了“商誉减值准备”,并对其会计处理做出了详细规定。 基于目前国内理论界对商誉会计的研究多集中在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等方面,很少对商誉后续计量的具体方法和披露进行单独的研究,因此,本文以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商誉会计处理方面的主要变化为背景,将研究角度细化为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并重点研究其相关信息披露的问题。本文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随着越来越频繁发生的企业合并活动而确认的商誉面临着更高的减值风险,而企业在年报中披露商誉减值信息仍然具有自主选择空间。因此,研究商誉的减值处理问题,尤其是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问题,在当前更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从商誉减值处理和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入手,分析了商誉减值处理的具体内容和会计信息披露的类型及基本原则,并将两者结合起来,重点讨论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问题。随后,本文比较了我国商誉减值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在商誉减值的计量和披露方面的异同,分析三方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优劣,发现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和差距。另外,本文通过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对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随后,又从中选择了三家对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程度不同的上市公司,分析其如何对商誉减值信息进行披露,发现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针对实证部分的现状分析数据,得出我国商誉减值信息披露情况的结论,即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的现状并不乐观,大部分企业均不能充分披露商誉减值的相关信息。同时在海内外上市的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较高,能够较充分地披露商誉减值信息,而仅在我国内地上市的公司在进行商誉减值信息披露时的自主选择空间较大。本文认为,需要在准则的规范、外界的和从业人员能力的提高三个方面来不断完善我国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
huangduanhua
范围不大 无形资产可以说很多啊 比较前沿的 你可以谈商誉是不是可以用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式 因为你也知道 商誉不具有可辨认性因此不能确认 但是在合并报表中(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中我们知道是可以确认商誉的 还有商誉减值测试方法 当然我说的这只是个前沿的例子 你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确认商誉减值所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等 你可以看看国外比较的高级会计学教材 这个论文范围不大 希望你写好 我刚刚写了个论文 是关于青岛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 已经发在CSSCI上了 呵呵 加油
湘剑狠皖
商誉是一种不可确指的无形项目,它不具可辨认性故不属于无形资产,但它却是企业的资产项目。
  它不能存在,它具有附着性特征,与企业的有形资产和企业的环境紧密相联。
  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不存在单独的转让价值。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商誉的价值是通过企业整体收益水平来体现的。
  按未入帐资产理论,商誉是计量了未入帐资产的结果。商誉属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其开发成本很难从帐薄中完整地反映出来。而且它的功用与其开发成本之间的关系也很不确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影响企业商誉形成的因素很复杂,企业经营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于企业具有良好的声誉,获得客户信赖;或由于严密的组织,生产效率显著。
  依据商誉的取得方式,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外购商誉是指由于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誉;其他商誉即是自创商誉或称之为非外购商誉。
  对商誉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考察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能否长期稳定地获取收益以至于获得超额收益,实际上就是自创商誉的本质问题;
  考察企业并购过程中进行并购的交易价格大于或小于该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实际上就是研究外购商誉的本质问题。尽论界对商誉争论不休,但实务界对商誉的处理还是比较一致的,即自创商誉一律不予确认;外购商誉被界定为被购企业的价格与其可辨认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并且账务处理原则也在走向一致,只是外购商誉的摊销年限各国有所不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取消摊销处理,改为减值测试)。
爱吃之虎虎
一、对负商誉的认识
随着企业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并购中出现的会计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诸多问题中并购商誉历来就是难点问题,企业合并过程中“购买成本与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将形成商誉,而这个差额是正数的时候,一般我们称之为正商誉,如果这个差额是负数,我们则称其为负商誉。虽然国内外对负商誉的存在以及是否有必要进行会计处理有很大的争论,但是在现实并购活动中,负商誉仍有发生的可能性,所以,研究企业并购中负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符合实际,并将对企业并购活动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一,负商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获利能力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投资回报率,其实质是被并企业在价格上给予并购企业的一种补偿。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并购企业必然要求投入资金获得社会的平均回报率,但是当被并购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负商誉,会使得被并购企业在未来经营中投资回报率小于社会平均回报率。所以,并购企业为了得到社会平均回报率,必然会用较少资金获得较多资产,从而得到社会平均回报率。
第二,在证券投资学中,投资折价是指“当长期债券投资按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购入时,投资成本低于债券面值的差额”,其实质是票面利率少于实际利率引起的,是对投资者购买后得到较少的利息的补偿,是证券发行者不能提供足额利率而付出的代价。所以,企业并购实质上也是一种投资行为,负商誉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善或者其他隐性负面因素导致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低于市场投资平均盈利能力引起的,是对并购企业购买后得到较少盈利的补偿,是被并购企业由于状况不佳导致未来预期盈利能力不足而付出的代价。
二、负商誉会计处理
(一)常规负商誉会计处理
对于负商誉的计量和处理,国内外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得到公认的方法,一般都是按照各国的会计准则处理。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对负商誉的处理,有和国际接轨的趋势,但还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总体而言,对于负商誉的会计处理一般理解为对购买成本和被并购企业公允价值差额的处理方法。
1、确定为当期损益
第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是把负商誉确认为当期损益。因为负商誉产生于廉价的交易,它代表了本期资本交易中的利得,所以,应该在并购日当即确认为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表,即将购入的资产均以公允价值入账,而将其公允价值之和与实际购买成本的差额确认为负商誉并视作当期收益,即“营业外收入-负商誉”。这一做法真实地反映了购入的各项资产价值,使之符合资产的定义,体现了客观性原则,因此受到FASB(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as,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ASB(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和IASB(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普遍推崇。但是,直接把负商誉确认为当期损益没有考虑到负商誉的产生对将来收益的影响。负商誉是由于隐性负债、经营不善、员工素质低等原因造成,日后经济收益可能明显减少,把负商誉计为当期损益,会导致当期收益增加,未来收益减少而不能得到补偿。因此,这样的处理方法会导致收益波动巨大,而且有失配比原则,并且,可以看出该处理方法不能够反映负商誉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虽然处理简单,但不是一个恰当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
吃喝玩乐nnn
一\ 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
( 一) 商誉性质的模糊性
对商誉的理解有三种代表性观点9 即C 可以为企业
带来超额盈利的一切有利要素,9[1]C 未来超额盈利的贴
现值,9[2]和C 企业总体价值与单项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之
差,9 [3] 又称要素观( elements concept) \ 超额盈利观
( excess earnings concept) 和剩余价值观( residuum
concept) 0 不论哪一种观点9 都认可商誉与企业的超额
盈利能力有关的见解9 或者说以超额盈利能力作为商誉
的典型特征和基本确认依据0 问题是商誉被定义为C 未
来超额盈利能力,9 但现行做法却是9 商誉从其确认到
计量过程9 都没有真正体现这一定义9 倒更像是个大杂
烩0 按目前的通行做法9 商誉一般在外购企业的过程中
形成9 并且主要按照并购价格超过可辨认净资产升值的
差额来确认0 这里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9 这种做法
实际上是以个别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的倒推法9 但由于
个别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并非都能够准确认定9 因此
按照这一方法确定的商誉价值自然也难以保证准确 其
二9 即便个别资产公允价值及其升值能够准确认定9 并
购价格扣除这种升值的余额也不能被认为就是商誉9 因
为并购价格中还包含了并购者营造C 经营帝国, 愿望的
强烈程度\ 并购各方竞价能力\ 对并购方案态度所
产生的影响\ 甚至员工安置成本等多方面因素9 而这些
因素与企业超额盈利能力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9 将这些
因素的影响全部计入商誉价值的做法很明显是不符合商
誉以C 超额盈利能力, 为核心的主要特征的0 同时9 由
于影响C 未来盈利, 的因素本来就难以准确认定9 所谓
C 超额, 与否更是无法经受任何检验9 所以很多真正有
助于形成商誉的因素反倒未能被考虑在商誉计价之中9
如竞争对手的劣势\ 员工培训活动\ 专利和特许权等
等9 或者被完全忽略9 或者计入当期费用9 或者作为商
誉以外的资产入账9 都没有计入商誉的价值0 因此9 按
照C 未来超额盈利能力, 的相关定义9 商誉的性质始终
模糊不清9 其构成要素也不尽合理0
( 二) 自创商誉入账 一个两难问题
现行做法通常不确认自创商誉9 而仅对外购商誉
( 实际是企业合并中的投资价差) 进行确认0 这种做法
除了明显不符合一致性9 还存在着更为严重的缺陷0 若
严格按照对商誉概念的理解9 作为一种超额盈利能力的
体现9 商誉应该主要形成于企业内部经营过程9 因为正
常情况下企业不可能仅仅依赖并购发展9 而是应当主要
利用自身一切资源和有利因素形成核心盈利能力和价
值0 可是一个现实的障碍是9 商誉与其创造活动的关系
几乎难以辨认0 理论上9 企业经营的一切要素都可能有
助于形成商誉9 但形成的程度和确定性却难以认定0 如
果允许确认自创商誉9 不但无法保证准确9 也无法限制
主观性9 从而为资产\ 费用和收益信息的人为操纵提供
了机会0 此外9 自创商誉不论使用贴现法还是根据总体
价值与单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之差来确定9 都与财务
会计通行的历史成本原则相冲突0 因此9 在实践中迟迟
不允许将自创商誉确认入账9 而这就使商誉的确认存在
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 最为符合商誉基本概念的因素却
对商誉会计的反思
郑伟
( 山东经济学院济南250014)
摘要 商誉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9 是财务会计具有高度特殊性和复杂性\ 同时也深受理论界重视的
难题0 但从笔者对股票投资人和企业层所做的一次小范围调查中9 反映出现实中商誉会计信息对决策所起作
用非常微弱0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9 本文通过对目前商誉会计中的几个代表性问题进行分析9 从对商誉基本概念和
性质的认识9 到会计确认\ 计量标准的确定9 以至摊销方法和披露形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反思9 得出目前的商誉
会计存在严重缺陷9 并因此未能提供具有足够质量的会计信息的结论0 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根源9 主要在于商誉的
高度特殊性和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的制约 为此9 提出将商誉会计处理分解和构建更加协调的会计原则体系9 以及
重新认识财务会计定位的建议0
关键词 商誉会计 概念 确认 摊销 分解 财务会计定位 理论基础
( 三) 商誉计量的无效性
首先9 自创商誉无法准确计量0 现行的资产计价基
础实际是市场交易价格9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不过是该
价格在不同时态下的表现形式0 因为自创商誉不经过交
易9 所以不可能有明确的交易价格9 而在形成商誉过程
中9 取得每项资产的成本与作为整体超额盈利能力体现
的商誉价值又是根本不能等同的0 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方
法计价9 其结果都缺乏公允性和C 可靠计量$ 的保证9
也就难以避免主观性和粗糙0 其次9 即使是在外购过程
中形成的商誉9 因为在企业并购中不可能存在一般商品
那样的活跃市场9 所以基于并购交易确定的价格也未必
是真正的公允价格9 更多的是对并购双方当时需要\ 竞
价能力等条件的反映9 具有特殊性而不具有代表性9 更
何况这种价格中还包含了企业层的野心\ 道德风险
和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与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无关的因
素9 因此并不能真正代表市场对商誉价值的认可9 也就
并不能说是真正C 公允$ 的9 更称不上准确9 甚至可以
说根本就不符合商誉的定义0 以其作为对企业超额盈利
能力的反映9 更像是一厢情愿甚至自欺欺人0
( 四) 商誉摊销方法的困惑
目前各国对商誉的摊销方法可谓五花八门9 其中有
两种极端做法: 一是将商誉作为一项资产永久保留9 完
全不摊销9 二是在取得时一次性注销9 完全不予保留0
其他方法则介于两者之间9 包括分次摊销法和近年来在
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中兴起的重新评价法
等9 其中分次摊销法又分为摊入当期费用和冲减资本0[4]
但是不论哪种方法均有明显的缺陷9 主要表现在主观性
过强\ 难以约束信息操纵\ 缺乏足够的相关性和可靠
性\ 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差9 以及与商誉概念和确认\ 计
量原则相冲突等0 同时9 商誉摊销的结果不仅仅是一个
会计理论问题9 也导致了对股东\ 债权人\ 经营者\ 政
府等不同主体利益的影响9 因此也必然为各种利益主体
所关注和制约0[5]
二\ 对商誉会计的反思 商誉会计能提供有价值
的信息吗?
从定义来看9 商誉的概念几乎已经超出了财务会计
所能够反映的范围0 作为以C 发生观$\ C 可靠性$ 和
C 历史成本$ 为基本确认和计量前提的财务会计9 始终
是缺乏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充分预测的能力的9 而商誉
的基本概念恰恰立足于C 未来$ 超额盈利0 未来盈利状
况能否准确的估计? C 超额$ 相对的对象和标准又是什
么? 如何能保证判断的可靠和客观从而令人信服? 这些
有关商誉确认的现实问题很难真正得到有效解决9 有关
商誉的会计信息也就很难获得足够的现实性和有用性0
从计价来看9 商誉的确定完全不包括自创部分9 对
外购部分也仅仅针对企业合并当中发生的购并成本超出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0 按这一方法确定的金
额9 无法真正反映商誉的价值9 甚至不符合商誉的基本
定义0 与其说是反映了对盈利能力的估计9 倒不如说是
为了满足复式记账的技术性要求而增加了一个报表的平
衡项目0 而由于商誉形成因素的高度不确定性9 这种计
量上的不合理性很难得到有效的改进0 在计量方法不能
够出现突破性进展之前9 即使承认商誉的存在也很难准
确反映其价值9 这反过来又弱化了确认商誉的现实性0
再退一步分析9 即使勉强认可商誉的初始计量结
果9 已入账的商誉也会随着企业经营而越来越不准确9
甚至越来越偏离其基本定义0 首先9 作为对超额盈利能
力的反映9 商誉与作为整体的企业不可分割0 可以说9
决定商誉的因素存在于企业经营的所有可见与不可见的
方面9 不但与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直接相关9 也与企业
的文化乃至环境密不可分0 而企业合并后9 这些影响商
誉的因素中会有很多方面发生变化9 既便承认原企业中
存在着商誉9 能否认为合并后这种商誉就随企业资源一
起9 通过购并C 顺理成章$ 地转移到合并后企业之中?
既便转移9 又能否认为其价值与合并前完全相同? 其
次9 即使商誉能够被确认并随企业整体转移9 也不可能
永远不变0 但是与其他资产不同9 商誉的价值并非随使
用而匀速递减和消耗9 更不是一次性耗费9 甚至有时还
会在经营中发生增值0 因此9 本不准确的商誉计价会随
着摊销而越来越偏离实际价值0
综上所述9 在当前的会计体系之下9 商誉从确认\
计量到摊销等各个环节均存在明显的缺陷9 商誉的真实
价值和影响难以估量9 有关商誉信息的真实性\ 合理性
也难以得到起码的规范保证0 同时商誉的确认\ 计量方
法与其基本概念之间还是经常矛盾的9 这使得商誉信息
变得更加不伦不类和难以理解0 在这种情况下9 商誉信
息并不具备真正的决策价值9 反而很可能对信息使用者
造成误导9 甚至为信息操纵打开了方便之门0
三\ 改进商誉会计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9 笔者对于商誉会计的发展提出以下
看法:
将商誉会计分解和具体化0 既然目前的会计处
理方法体系提供的商誉会计信息不具备足够的有用性9
当代财经!""6 年第4 期总第!57 期
!124!
就不如暂且将有关商誉的会计处理分解到其他会计环节
中去9 而不必单独反映的商誉信息0 比如9 将企业
内部经营活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分解为可确定的资产\
费用和收益9 而对外购商誉则可以通过G 合并价差$ 进
行反映9 仅仅作为一个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因素与投资收
益分期配比即可0 其实9 在现行会计体系之内9 通过对
企业日常活动的会计处理所生成的会计信息也能够反映
企业的盈利能力9 因此已经包含了大部分有助于判断商
誉的信息9 而且这种反映更为具体9 也更符合客观性和
谨慎原则9 同时与传统财务会计理论框架不存在严重分
歧9 也不会额外增加过多的会计成本0 至于商誉的具体
存在状况和价值水平9 应当由会计信息使用者结合其他
来源的信息( 包括非会计信息) 自行判断0
表外披露商誉有关信息0 不单独确认商誉并不
表示完全不反映商誉信息0 为了在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
靠性之间\ 以及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平衡9 可对商誉信
息进行适当的表外披露0 具体而言9 可在会计报表附注
中披露与商誉形成和变化有关的信息9 包括本期有利于
形成( 或减少) 超额盈利的重大活动或事项9 和对该活
动或事项影响程度及结果的预计9 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商
誉整体变动进行估计的信息等0 通过披露9 使信息使用
者了解与企业盈利能力有关的因素变化9 但又避免代替
其对商誉进行直接判断0
避免过度披露的观念误区9 确立G 合理反映$
的财务会计定位0 对商誉这种以未来盈利为基础的高度
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和报告9 反映了当前财务会
计对预测未来的冲动和偏好9 这源于强调所谓充分披露
和决策有用的观念9 和相应的要求尽可能全面披露和突
出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倾向9 为此还产生了以G 事项观$
和G 公允价值$ 完全取代现有确认和计量基础的观点0
但事实上9 对会计信息G 决策有用$ 和G 充分披露$ 的
过高要求往往导致对G 理想化$ 会计模式的追求9 可是
因其偏离了财务会计基本定位\ 超越了财务会计的能力
所及而脱离现实9 最终加大了会计信息成本却未能实现
提供未来决策信息的目标0 同时9 这种G 越位$ 的倾向
也过于强调和夸大了财务会计的信息功能9 而相对忽视
和弱化了信息使用者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0 事实上信
息使用者是可能通过会计以外的其它来源和方式获得其
决策所需的信息9 并对包括商誉变动在内的企业未来状
况做出适当判断的0 这些信息中的相当部分都不需要\
也无法由财务会计提供9 财务会计终究只是信息提供
者9 不需要\ 更不可能代替信息使用者去进行相关的判
断0 因此9 应当在财务会计定位中确立G 合理反映$ 或
G 适度反映$ 的观念0
改善财务会计理论结构9 构建更为协调的会计
原则体系0 如果说将商誉会计分解是一种权宜之计9 那
么更为根本性和基础性的9 则是对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进
行整体性的反思和重构9 而不是对现有商誉会计体系进
行局部的修补0 与衍生金融工具\ 人力资源会计\ 研发
费用等财务会计领域的难题一样9 商誉会计的发展9 带
来的不仅仅是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补充9 更是冲
击和突破0 新的理论体系最终确立并与原有理论基础结
合的方式9 将直接决定有关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0 关于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发展9 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走
向 其一9 以G 存在$ 观和G 现时( 或公允) 价值$ 观
为代表的确认和计量观念全面取代以G 发生$ 观和G 历
史成本$ 为代表的确认和计量原则9 其二9 保留传统的
确认和计量基础9 在此之外进行局部的更新9 补充新的
确认标准和计量属性9 其三9 将财务会计反映对象划分
为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两大类型9 对其分别采用不同的
确认和计量模式0 目前为止看来较为实际\ 并且已在实
践中应用的9 是在原有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9 增
加了部分针对新型业务的确认和计量标准9 其中就包括
商誉的会计处理0 但这方面的尝试9 从其所提供会计信
息的价值角度看9 整体上是不够成功的0 所以笔者认为
未来商誉会计的发展9 很可能体现第三种走向9 即在传
统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之外9 针对商誉等特殊业务事项9
构建与传统财务会计完全不同的新的理论基础9 包括确
认\ 计量标准和与之协调的会计原则体系0
参考文献
[1] AIcPA9 ARS1O9 参见GRatlett & NOOlson9
Accounting for Goodwill9 Accounting Research Study N
1O9 189 P17-
[2] WAPaton9 Accounting Theory9 19229 P
[3] JBanning9 The Economics of Accountancy9 19299
P42-
[4] FAS N1429 葛家澍 中级财务会计学( 上) [M]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9 1999 313-
[5]郑伟 常见商誉会计处理方法评析[J] 财会信报9 20229
( 3)
责任编校 朱星文

相关问答

中级会计考商誉吗

你好,高顿教育为您回答:商誉减值会计处理详情如下:(1)首先要对于不含有商誉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如果资产组发生减值了,那么商誉整体确认减值,把计算出来的减值确认为资产组的减值。如果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没有发生减值的,需要进入第二步。(2)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的应该先抵减商誉的……

蛋的故事

中级会计里有商誉吗

自创商誉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税法规定自创商誉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主要是基于:首先,由于不能准确地确定并分摊到可辨认资产中(如果可以确定,则应反映在评估价格中),因此将其作为资产进行摊销是不合理的。其次,即使在会计方面,全球商誉的确认也存在争议。甚至不允许在其会计制度中摊销商誉。第三,商誉的价……

幸福的考拉721

中级会计师考商誉吗

你好,高顿教育为您回答:商誉减值会计处理详情如下:(1)首先要对于不含有商誉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如果资产组发生减值了,那么商誉整体确认减值,把计算出来的减值确认为资产组的减值。如果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没有发生减值的,需要进入第二步。(2)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的应该先抵减商誉的……

流浪停吗

中级会计会考商誉吗

你好,高顿教育为您回答:商誉减值会计处理详情如下:(1)首先要对于不含有商誉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如果资产组发生减值了,那么商誉整体确认减值,把计算出来的减值确认为资产组的减值。如果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没有发生减值的,需要进入第二步。(2)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的应该先抵减商誉的……

猪妈妈1964

中级会计实务考商誉吗

目前只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需要确认商誉,其中吸收合并在个别报表中确认,分录为:借:被吸收合并方的资产商誉贷:被吸收合并方的负债吸收合并方支付的对价控股合并在合并报表中确认,分录为:借: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商誉贷: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扩展资料:依据商誉的取得方式,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外……

夏天天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