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医师资格证 > 执业医师可使用哪些抗菌药

执业医师可使用哪些抗菌药

最新回答

abcdeffggg
特殊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评价标准
为加强抗菌药物安全、规范、合理使用,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滥用,制定本标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分级制度使用药物。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严格掌握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药指证,药敏结果显示仅对特殊药物敏感者可使用,经抗菌药物工作组人员会诊同意。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担任。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红色芍药

法律分析: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法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办法》

第二十八条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第二十七条 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上海大徐
可以看《抗生素应用指导原则》
  抗生素将分三级

  国内第一个抗生素应用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日前正式出台。这是继今年7月1日抗生素限售令出台后,有关部门发布的又一项防止抗菌药滥用的措施。国家主管部门发布《原则》,目的是为了指导医师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中国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价格成分级参考指标

  抗生素三级方式是《原则》最受人关注的亮点。根据《原则》,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以及药物自身特点,将其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而价格也成为其中一项参考指标。

  《原则》规定,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可定为非限制使用类别;在上述方面存在局限性的药物可定为限制使用类别;不良反应明显、会导致细菌快速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等须定为特殊使用药物。

  开特殊药须专家会诊

  《原则》还规定,抗菌药分级后,临床医师只能开具非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执业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应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须经具有高级职务的医师签名。

  此外,《原则》出台后,抗菌药使用情况可能作为医疗机构综合考评内容。据介绍,《原则》出台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减少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使患者既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又能够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是否合理使用抗菌药将成为各地医疗机构的综合评价内容之一,一旦因抗菌药物引起医疗纠纷,《原则》也将作为责任判定的技术性依据之一。
好人旦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药品法》、《中华人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条例》和《处方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 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   第五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即: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安全性、疗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七条 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工作制度,由医务、药学等部门共同负责日常工作。   第九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第十条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工作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   第十二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配备抗菌药物等相关专业的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   第十三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建立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为病原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本机构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   第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涉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处方办法》、《医疗机构药事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加强对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临床上不得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基层医疗机构只能选用基本药物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严格控制本机构购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量。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品种,注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并于每次调整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确因临床工作需要,需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规定,经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的数量和种类。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和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审核申请。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医疗机构遴选和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学部门提出意见后,报抗菌药物工作组审议。抗菌药物工作组2/3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并经药事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2/3以上委员审核同意后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   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率高、性价比差或者违规促销使用等情况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临床科室、药学部门、抗菌药物工作组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清退意见经抗菌药物工作组1/2以上成员同意后执行,并报药事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更换意见应当经药事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第二十二条 因特殊治疗需要,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抗菌药物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如果超过5例次,应当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时采购情况应当每半年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第二十四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的培训。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对其他医疗机构依法享有处方权的医师和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药师,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第二十五条 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一)《药品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办法》、《处方办法》、《医疗机构药事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国家处方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制度;   (三)常用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   (四)常见细菌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   (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第二十六条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第二十七条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天用量。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充完成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业务,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第二十九条 建立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与控制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对本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与控制工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技术方案由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第三十一条 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当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清洁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的,用药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24小时。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接受限制使用级以上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当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选择用药。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采取相应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示和报告制度。   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医疗机构应当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对排名后位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医师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要求进行情况汇总,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年报告一次;对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半年报告一次。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第四章   第三十六条 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制度。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检查。   第三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布和诫勉谈话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情况向社会公布;对发生重大、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第四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负责人任用考核指标体系;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重要指标,考核不合格的,视情对医疗机构作出降级、降等、评价不合格处理。   第四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第四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第四十三条 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   (一)被责令暂停执业的;   (二)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   (三)被注销、销执业证书的;   (四)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   第四十四条 药师连续3次以上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第四十五条 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第四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一)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二)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三)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四)企业违规的抗菌药物;   (五)频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第四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在本机构行为的,对存在不正当行为的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建立抗菌药物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混乱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抗菌药物分级、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或者未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   (四)将抗菌药物购销、临床应用情况与个人或者科室经济利益或者奖金分配挂钩的,或者在抗菌药物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   第四十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使用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或者使用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二)未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适宜性审核,给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   (三)非药学部门从事抗菌药物购销、调剂活动的。   第五十条 医疗机构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抗菌药物的,依据《药品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索取、收受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者其人给予的财物或者通过开具抗菌药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五十二条 医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使用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三)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五十三条 药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审核、调剂抗菌药物处方,情节严重的;   (二)未按照规定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和规格的;   (三)在药品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五十四条 未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村卫生室、个体诊所擅自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业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国家中医药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2022年×月×日起施行。
欧罗百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药品法》、《中华人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条例》和《处方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 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 第五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即: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安全性、疗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七条 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工作制度,由医务、药学等部门共同负责日常工作。 第九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第十条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工作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 第十二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配备抗菌药物等相关专业的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 第十三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建立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为病原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本机构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 第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涉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处方办法》、《医疗机构药事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加强对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临床上不得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基层医疗机构只能选用基本药物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严格控制本机构购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量。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品种,注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并于每次调整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确因临床工作需要,需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规定,经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的数量和种类。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和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审核申请。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医疗机构遴选和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学部门提出意见后,报抗菌药物工作组审议。抗菌药物工作组2/3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并经药事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2/3以上委员审核同意后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 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率高、性价比差或者违规促销使用等情况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临床科室、药学部门、抗菌药物工作组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清退意见经抗菌药物工作组1/2以上成员同意后执行,并报药事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更换意见应当经药事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第二十二条 因特殊治疗需要,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抗菌药物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如果超过5例次,应当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时采购情况应当每半年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第二十四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的培训。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对其他医疗机构依法享有处方权的医师和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药师,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第二十五条 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一)《药品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办法》、《处方办法》、《医疗机构药事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国家处方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制度; (三)常用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 (四)常见细菌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 (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第二十六条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第二十七条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天用量。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充完成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业务,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第二十九条 建立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与控制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对本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与控制工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技术方案由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第三十一条 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当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清洁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的,用药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24小时。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接受限制使用级以上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当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选择用药。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采取相应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示和报告制度。 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医疗机构应当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对排名后位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医师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要求进行情况汇总,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年报告一次;对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半年报告一次。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第四章 第三十六条 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制度。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检查。 第三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布和诫勉谈话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情况向社会公布;对发生重大、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第四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负责人任用考核指标体系;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重要指标,考核不合格的,视情对医疗机构作出降级、降等、评价不合格处理。 第四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第四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第四十三条 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 (一)被责令暂停执业的; (二)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 (三)被注销、销执业证书的; (四)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 第四十四条 药师连续3次以上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第四十五条 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第四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一)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二)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三)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四)企业违规的抗菌药物; (五)频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第四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在本机构行为的,对存在不正当行为的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建立抗菌药物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混乱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抗菌药物分级、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或者未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 (四)将抗菌药物购销、临床应用情况与个人或者科室经济利益或者奖金分配挂钩的,或者在抗菌药物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 第四十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使用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或者使用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二)未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适宜性审核,给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 (三)非药学部门从事抗菌药物购销、调剂活动的。 第五十条 医疗机构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抗菌药物的,依据《药品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索取、收受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者其人给予的财物或者通过开具抗菌药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五十二条 医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使用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三)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五十三条 药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审核、调剂抗菌药物处方,情节严重的; (二)未按照规定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和规格的; (三)在药品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五十四条 未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村卫生室、个体诊所擅自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业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国家中医药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2022年×月×日起施行。

相关问答

执业医师可以使用哪些抗生素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如抗生素、针剂等。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如一些含化片,某些感冒药维生素等。在上它们也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非处方药都是经过长时间临床观察,使用比较安全稳定的,处方药则需要医生把关的。青霉素是一种著名……

武汉王钦

执业医师使用哪些抗生素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如抗生素、针剂等。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如一些含化片,某些感冒药维生素等。在上它们也是有区别的。详细情况可参考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办法。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大饼茄夹

执业医师可以使用哪些抗菌素

综述:需要。2022年,就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各医疗机构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

每天只睡4小时

执业医师抗菌药限制有哪些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办法》于2022年2月13日经部务会审议通过,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办法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

冬雨霏霏nz

执业医师可使用哪些抗菌药

有限制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

哈布斯窗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