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几本账收

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几本账收

最新回答

triangelrain
税务专业属于财经专业。
财经类专业是指经济类和经济类专业,常见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统计、财税等。

税务专业(学科代码:020220)属于应用经济学科,是近年来社会需求增长较快的一个新设专业,它以企业经营中的税务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学生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以及分析企业税务发展战略的能力。税务专业培养精通税收理论和税收实务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充分发挥外语、财管等方面师资雄厚的资源优势,注重培养学生涉税能力和涉外沟通能力。现在国际化企业对高级涉税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税收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会计知识、财务知识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精通税收知识,又具备财会知识,同时拥有良好的外语应用等复合性能力。税务专业是该院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新设立的。
二、主要学习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税收学、中国税制、税收、税务、税务筹划、外国税制、国际税收、西方税收学、会计学、成本会计、预算会计、会计、税务会计、财务、审计学、经济法、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等。
三、毕业生需要具备的素质
(一)知识结构
通过理论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外贸应用文写作、财经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英语等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国家税收、税法、税务实务、基础会计、成本核算、财务会计、财务、企业、金融及国家财政、税收等经济法规方面的知识;
3、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及操作、维护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会计电算化等知识技能。
(二)能力结构
通过实验、技能训练和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较强的税务能力;
2、较强的账务处理、编制报表、财务及审核单证等能力;
3、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
4、较强的社会公关能力、协调处理各种关系能力;
5、灵活运用相关法规处理纠纷;
6、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三)素质结构
思想政治方面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牢固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懂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以及邓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文化素质
(1)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地理有初步的了解,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2)具备计算机应用知识,熟练地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通过英语综合能力运用A级考核;
身心素质方面
具备健康的体魄,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健康人格;
专业素质方面
(1)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税收征管、税法、税务实务、经济学、财务、财务会计、公司理财、法律、金融等;
(2)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适应岗位快,动手能力强,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检查、制作涉税文书、制定计划、账务处理、会计核算、编制报表、电算化等;
(3)有一定的业务组织能力和业务开拓能力,懂得社交礼仪与习俗;
(4)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岗位证书,包括会计上岗证、计算机证、外语等级证等。
chetcn0948

CPA、中级经济师持证小路过,稍微说多一点吧,然后经济师考试有不明白的可以再问我,最近比较闲。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一共就两科,分别是《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

《经济基础知识》是必考科目,《专业知识与实务》从下面10个专业里任选其一考就可以了:

工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

考经济师的一般都是国企/体制内/编制内/某些国资控股或者制度完善的企业,对于这种情况,根据自己企业/工作性质考对口的专业就可以了。例如我之前考这个证的时候是在某央媒分公司的财务总账岗,的就是财政税收。一般企业内甚至考研,工商都是热门专业,选也不会错。

假如考证是为了就业/跳槽/转行,那可能会涉及到时间和生活成本,证书考出来的时间不一样,难度不一样。

从易到难是:人力资源<工商<财政税收<金融,剩下的科目因为都没有看过,所以不清楚难度。

然后我备考的时候有很多资料,点个赞就行,可分享

喊姐姐~给糖吃
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科学记忆口诀
  调整产业结构的两条途径:投产(调整投资结构、改变现有企业生产方向)
  预算收支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平衡的作用关系:收入大则需求大。(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则采用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
  财政收入分配的两项职能:真企人(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
  直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公共劳务:安全生育(公共安全、卫生、教育)
  财政支出增长趋势:张纳九、曼考入、马子罗托段了经、增模尔。
  采购按规模大小分:大批小(谐音:大欺小,无家教)即:大量采购、小额采购、批量采购。
  分税制三分指:权管税(分权、分管、分税)
  积累性支出:基生金资(谐音:生金子)即:基本建设支出、生产性支农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威廉配第三标准:公第便节(谐音:公的便结,指男人容易便结)即:公平、简便、节省。第,指配第。
  亚当少收得国确实平等<<国富论六原则>>
  福利省”三实”士公第(确实\适度\适应)
  税制建设的财政四原则:节约利性裕(节约原则、便利原则、弹性原则、充裕原则)
  税源分析方法之一”趋实”法------趋势法是用今年实际数与上年实际数相比
  时效15日:销账注销税务登记,设置账簿(代扣代缴为10日)
  30日,开口变即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出口退税
  5年,发票保管期;2022年账簿保管期称为票5年簿2022年(意思是当5年就要簿2022年)
  需要税务机关批准的申报方式:委托邮电(委托\邮寄\数据电文)
  报验登记须持致富经(税务登记证副本\外经证)
  出口退税的形式:”三退”即先征先退;不征不退;抵\免\退等等不下于2022字
耶阿吃吃吃
2022年中级经济师财税考试大纲
  一、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公品与公共财政理论、财政的职能等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分析市场经济中的财政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公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公品的概念和特征,公共财政存在的原因,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二)财政的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必要性,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式,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社会公平的准则,社会不公平的原因,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二、财政支出理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效益、西方财政支出理论,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

  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方法、各种分类依据。

  (二)财政支赶的经济影响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分配领域和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

  (三)财政支出的规模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界对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指标的发展,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情况,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的原因。(四)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特点,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和适用的领域,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等方法的具体内容。

  三、财政支出的内容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内容,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购买性支出

  行政费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支出的内容,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意义。

  (二)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的内容和改革方向,税收支出的概念、分类、形式,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四、税收理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本质,税收的原则,税收负担及国际税收理论,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税收概述

  税收的概念,税收的财政职能、经济职能和职能。

  (二)税收原则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现代税收原则。

  (三)税法与税制'税法的概念,税法的渊源,税法的效力与解释,税法的法定主义原则,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累进税率下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及速算扣除数的计算,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的分类。

  (四)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基本概念,衡量税收负担的各种指标,计算各种口径的税负水平,税负转嫁的概念,税负转嫁的形式、条件及其一般规律。

  (五)国际税收

  税收管辖权的概念,税收管辖权的确定原则,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各种免除法下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国际避税产生的原因及反避税措施,国际税收协定的概念、作用,国际税收协定范本及其作用。
  五、商品课税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我国现行商品劳务税的概念、我国现行商品劳务税各个税种构成要素的内容、各个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征收,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增值税制

  增值税的概念、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增值税的税率,增值税

  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增值税计税依据的确定,增值税纳税义务

  发生时间,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

  (二)消费税制

  消费税的概念、纳税人和征税范围,消费税的税率,消费税计税依据的确定,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三)营业税制

  营业税的概念、纳税人和征税范围,营业税的税率,营业税计税依据的确定,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六、所得税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所得税制度中各税种的概念,各税种的基本规定及税款计算和征收,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的收入确认,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及扣除标准,企业所得税资产的税务处理,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的源泉扣缴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特别纳税调整规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

  (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确定,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的内容,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七、其他税收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房产税、契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各税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定及其税款计算和征收等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房产税

  房产税的概念,房产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房产税的税率,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房产税的减免和征收方法。

  (二)契税

  契税的概念,契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契税的税率,契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契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三)车船税

  车船税的概念,车船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车船税的税率,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车船税的减免和征收方法。

  (四)城镇土地使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概念,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率,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城镇±地使用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五)印花税

  印花税的概念,印花税的纳税太和征税范围,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印花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六)资源税

  资源税的概念,资源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资源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七)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概念,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八)教育费附加

  教育费附加的概念,教育费附加的缴纳人和征收范围,教育费附加的征收依据和计算,教育费附加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八、税务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我国现行税务制度,税收征管改革,税收征、减、免、退,经济税源调查等税收控制的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税务基础

  税务登记的概念、范围和种类,账簿、凭证,发票的内容和发票检查的要求,纳税申报的概念、对象、内容、方式与期限。(二)税收征收

  税收征收的形式,应纳税额的核定与调整,纳税担保的适用对象,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税款的追征与退还,税收减免的种类与规程,出口退税的范围和形式。

  (三)税收控制。经济税源调查的目的和内容,经济税源调查分析的种类与调查报告的形式。

  九、纳税检查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纳税检查的基本方法,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的查账方法、错账调整方法等内容,并能够指出企业在涉税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对错误账务处理作出正确的账务调整,计算出应补(退)税额,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纳税检查概述

  纳税检查的概念,纳税检查的范围,纳税检查的基本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检查方法,错账的调整方法。

  (二)增值税的检查

  各种方式下"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的正确账务处理,错账的识别及错账的调整方法。

  (三)消费税的检查

  一般方式、视同方式以及委托加工方式下应交消费税的计算及正确的账务处理、错账的识别及错账的调整方法。

  (四)营业税的检查

  建筑安装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与饮食服务企业营业税的检查方法,转让无形资产及不动产业务的正确的账务处理以及应交营业税的计算。

  (五)企业所得税的检查

  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工资及福利费的分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原材料成本法、约当产量法的计算等,期间费用及捐赠的调账方法,企业亏损弥补的规定及检查方法。

  十、国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国债概念、分类、规模等国债理论和国债的发行、国债的利率、国债的偿还、国债市场、我国国债状况、国家外债等制度和问题,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国债的概念与分类

  国债的概念,国家信用的形式,国债与公债的关系,国债的特征,国债的功能,国债的分类,国债的结构。

  (二)国债的规模

  国债规模的含义,国债的负担,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国债规模衡量指标的具体内容,国债的限度的制约因素。

  (三)国债的发行

  国债的发行机关、推销机构,国债的发行价格,国债的发行方式(包括国债发行方式的适用条件和具体内容),国债利率的含义,制定国债利率需考虑的因素,国债利率的计算方式。

  (四)国债的偿还

  国债的偿还方式、付息方式、资金来源,国债偿还方法的具体适用环境,各种付息方式的比较,偿债资金来源的比较。

  (五)国债市场

  国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国债市场的功能。

  十一、预算理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预算的含义、基本特征、多重研究视角、共同治理,预算模式,预算的原则与政策等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预算的含义及特征

  预算的含义和基本特征,预算的多重研究视角与共同治理。

  (二)预算的模式预算的主要模式,我国预算模式的选择

  (三)预算的原则与政策

  预算的原则,预算政策及实施内容。  十二、预算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我国预算主要制度,包括部门预算制度、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其他预算制度的改革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部门预算制度

  部门预算的含义及原则,部门预算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采购制度

  采购的含义、原则,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建立现代国库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国债、国库的内容。

  (四)收支分类制度

  收入分类,支出分类。

  (五)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预算绩效评价的内涵与要素,预算绩效评价的前提,我国预算的绩效评价制度。

  十三、间财政关系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间财政关系的理论和实务,包括间财政关系划分的基本理论、间收支划分的制度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间转移支付制度等主要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财政分权理论

  各种分权理论的含义及内容。

  (二)间收支划分的制度安排

  间事权的划分,间收支划分的原则和内容,间财政预算权限的划分。 ,

  (三)'分税制财政体制 ^

  分税制的基本问题,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基本内容。

  (四)间转移支付制度

  间转移支付的含义、特点、理论依据和种类,间转移支付的模式和一般方法,我国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五)省以下预算体制的改革创新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创新,"乡财县管"的财政体制创新。

  十四、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等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的含义与情形,财政赤字的内涵,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与类型,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的类型,财政政策效应内涵。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及其效果,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阳光明媚1618
1、依法理财。是指依照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的规定,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国家财政,实现财政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一般预算收入。通常是指正常的预算收入,在报告中是指现行预算收支科目规定的特定预算科目种类。这一特定科目的设立,是2022年随着养路费等基金收入纳入预算,为有别于性基金预算收入而确定的收入科目。一般预算收入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筵席税、关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海域场地矿区使用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
  3、财政经常性收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科技、农业支出的增长幅度,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但由于前些年国家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口径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各地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上的不统一。为此,2022年年初与全国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共同协商,对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进行了界定,并下发了《关于统一界定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的意见》(财预〔2022〕20号)。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口径,内容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剔除城市维护建设税、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专项收入,以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一次性收入),和省核定的增值税及消费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及出口退税基数返还,以及和省给予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等。
  4、性基金收入。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并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凭借行利或信誉,向单位和个人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设立基金的目的,主要是支持某项特定产业和事业发展。其主要形式包括各种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费等。
  5、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的结果,即总收入等于总支出。若总收入大于总支出为预算结余;总支出大于总收入为预算赤字。按照《预算法》的要求,我国省以下地方各级财政实行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也不准许执行结果中出现预算赤字。预算结余是财政后备的一部分。
  6、收入预算调整。根据《预算法》有关规定,对于年度财政体制调整等因素给预算收入带来的变化,对收入预算进行调整,并将调整情况上报财经委。
  7、可支配财力。是指国家或地方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机动地支配使用的财政资金。按现行法规和财政体制,地方可支配财力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税收返还收入、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以及原体制上解收入或补助地方收入等构成。
  8、调入资金。是指各级门在预算执行中为平衡一般预算收支,从预算外及其他渠道调入的资金。随着预算外资金逐年纳入预算内项目的增多、取消财政周转金以及费改税工作的推进,调入资金呈越来越少的趋势。调入资金属于不稳定收入,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年初预算安排应尽可能不作为稳定收入考虑并安排年初支出预算。
  9、上年结余。是指在各级总预算年终决算时,总收入大于总支出而出现的收支差额。其内容包括:(1)本年度支出中因上级下达专项指标较晚等原因,需结转下年度按专项资金的办法继续使用的部分;(2)根据建设规划和施工进度需要跨年度进行安排的建设项目资金;(3)该年度由于增收节支而形成的净结余或因特定原因形成收不抵支产生的赤字。
  10、支出结构。按国家职能分类,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支出的基本形式是无偿拨款。
  11、一般预算支出。通常是指正常的预算支出,在报告中是指现行预算收支科目规定的特定的预算科目种类。这一特定科目的设立,是2022年随着养路费等基金收入纳入预算,为有别于性基金预算支出而确定的支出科目。一般预算支出主要是按功能划分的。按现行预算收支科目,地方财政预算类级支出科目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科技三项费用、流动资金、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工业交通等部门事业费、流通部门事业费、文体广播事业费、教育支出、科学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其他部门的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国防支出、行政费、外交外事支出、武装警察部队支出、公检法司支出、城市维护费、政策性补贴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海域开发建设和场地使用费支出、债务利息支出、专项支出、其他支出、总预备费等。
  12、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13、上解支出。包括原体制上解支出和专项上解支出。原体制上解支出是指2022年实行分税制之前按当时确定的收入包干体制,地方财政应上解财政的体制支出。2022年实行分税制体制后,为顺利推行分税制改革,在体制文件中确定原体制下的分配格局暂时不变,实行原体制上解支出和分税制体制对地方的税收返还补助双轨运行的办法,过渡一段时间后再逐步规范化。由此在现行的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表中继续体现原体制上解的指标。专项上解支出是指由于国家出台改革政策引起原来应由下级财政负担的支出转移到财政负担,由此需要下级财政专项上解财政一部分支出。如由于国、地税分设,国税部门经费需要由地方专项上解,由财政负责对国税部门的经费。此外还有地方举借债务到期,如国债转贷资金、世行贷款、外国贷款、农民基金会借款等需专项上解偿还支出等。
  14、性基金支出。是指以性基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具有性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性质。
  15、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支出。是年终存结余的一部分,即当年支出预算受某些因素影响(如由于上级下达专项资金过晚),按项目支出要求,尚未完成的支出项目,需转到下年度继续安排和使用的项目支出。
  16、债务。是指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或其它组织,以的名义向国内外或境内外承借或担保的,负有直接或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通常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直接显性债务,即按法律和合同规定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二是或有显性债务,即在特定事项发生情况下,才需要支付的债务;三是隐性债务,即一些有可能为直接债务的债务,如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企业债券、中国银行转贷的外国贷款和未经门担保的中国进出口银行转贷的外国贷款等。
  17、《预算法》。是保证国家财政计划顺利实现,调整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上下级预算机关及各经济组织之间,在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预算资金过程中所发生的预算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从法律角度上看,预算法是国家调整预算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财政法规体系中的基本法。我国的《预算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统一。
  18、预算草案。是指未经法定程序和批准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年度收支计划,通常指未经批准的某一年度财政预算收支计划。各部门根据的指示和的部署,具体布置所属单位编制预算草案,并负责汇总,编制出本部门的预算草案,报审核。审核汇总各部门的预算草案,编制出预算草案。地方各级门根据同级人民的指示和上级及门的部署,具体布置本级各部门和下级门编制预算草案,并负责审核、汇总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预算草案,报同级人民和上一级门审核。
  19、现行预算体制。即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根据的决定,从202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主要是按照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税、地方税和与地方共享税,并建立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2022年以来,为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等项改革,对原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的企业所得税、原作为地方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原作为收入的利息所得税,实行了地方按比例分享的办法,从而对2022年以来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20、部门综合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是指各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审议批准的全面反映部门各项收支活动的综合财政计划。
  21、预算调整。是指经全国人民批准的预算和经地方各级人民批准的地方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国内、国外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
  22、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23、行政单位预算。是指行政单位根据其职责和工作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24、决算。是指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经法定程序和批准的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它反映和总结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是社会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综合反映,是预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决算草案由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照规定的时间编制。
  25、非税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具有行政职能的社会团体和企业主管部门、或行政事业单位委托的机构(以下简称"部门和单位"),为履行或代行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或依靠国家资产(资源)和国家投入而收取、提取、募集的,除税收以外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其范围具体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性基金(含各种基金、附加、专项资金、专项收费)、罚没收入、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资金(含费、收入分成、基层上解资金)、具有行政职能的社会团体会费、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含土地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估价入股,海域场地矿区有偿使用、房屋出租、场馆及公园门票收入等)、捐赠收入、广告收入、彩票资金、社会力量办学收费、幼儿园收费(包括部队所属的园所)、银行利息收入等。按财政方式,非税收入分为:一是纳入预算的行政性收费和性基金(专项、附加)收入;二是纳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收入。
  26、税收。是指为履行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的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体为95%左右。
  27、增值税转型。11号文件确定,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行装备制造业等8大行业增值税转型政策,即由原来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企业应缴增值税时,不扣除购进固定资金所含进项税,课税对象相当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额,纳税人税负较重。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允许企业对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税金予以抵扣,纳税人税负较轻。实施增值税转型政策,将进一步降低制造业成本,有利于鼓励资本向购置生产设备等方面的投资,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加快发展。
  28、国库。是国家金库的简称,是2022年发布《中华人国家金库条例》后修改的名称,在此之前称金库。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机关,是国家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预算执行的基础。各级国库在实现国家预算收支任务中,主要起到执行、促进、和反映的作用。
  29、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主要是我国针对现行以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财政资金存款账户为基础的分级分散收付制度而实施的一项财政国库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涉及财政资金收缴和拨付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30、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以各级之间所存在的财政支付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支付制度。它是我国分税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实现地区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根据转移支付资金的性质、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财力性补助的一般转移支付和工资性转移支付,以及专项性资金补助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农村税费转移支付、天然林禁伐转移支付补助等。
  31、财政违法行为。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财政和财务会计活动中,违反国家有关财政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2、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国家税收征管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或者是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达到法定标准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33、社会保障。是指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在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因养老、伤残、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就业机会,或因自然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生活和医疗需要。
  34、社保试点。是指国家为建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而选定某些地区作为试点先行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我省作为全国试点的唯一省份,试点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和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加快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加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社会保障和服务的社会化;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我省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二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35、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政策。是指国家为促进外贸体制改革,保持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出口退税实行、地方按分享比例共同负担的体制政策。具体内容是,从2022年1月1日起,改变出口退税由全额负担的办法,改为按照地方增值税75:25分享的体制进行承担,按照"新帐不欠、老帐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核定各地区出口退税基数,对基数内的退税额,继续由财政全额负担;超基数退税部分,由地方按比例分别负担。
  36、财政贴息。是指财政用于帮助用款单位归还贷款利息支出,或者财政性贷款只要求收回本金,少收或不收利息所形成的补贴,又称"利息补贴"。
  3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组织、引导、支持下,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制度。
  38、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是指为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决定,从2022年开始在全国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力争在一段时间内基本消除现存的中小学危房,使中小学生和教师在安全、整洁的教室中安心学习和教书。"工程"由、国家计委、和地方各级人民共同组织实施,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工程"专款,重点补助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过改造后的校舍最低使用寿命确保在2022年以上。
  39、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是指按照省统一部署,从2022年秋季起,对全省困难家庭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对象为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中的小学、初中学生、城市低保人口中的小学、初中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及其他学校学生、工读学校学生。对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杂费、课本费和校内服务性收费。免收杂费、课本费的补助资金,由省、市、县(区)三级共同筹措。
  40、阳光工程。2022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农科教发[2022]4号),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输出地和贫困地区,以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为目标,组织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此项工程简称为"阳光工程"。
  41、“收支两条线”。是指凡有非税收入的单位,取得非税收入时,必须按规定全部上缴国库或同级财政专户;支出时,由门统筹安排,根据核定或批准的年度预算和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以及单位的支出申请和实际工作需要,从国库和财政专户向申请单位拨款。
  “收支两条线”内容不仅指单纯的收支,而是包括多个具体相关的工作内容。在收入方面,包括项目审批、标准核定、票据、征收体制、账户设置等方面;在支出方面,包括部门预算、核拨制度、核定事业发展定额、实行项目库等方面。
  42、整合财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原有的各类财政专项资金、非税收入、竞争领域国有资本金、非经营性资产、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债权资金等,进行统筹规划、强化、综合运用,以集中财力资源,统筹用于一个时期的党委、的重点支出项目。
  43、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44、资产评估。是指对资产现实价格的估算和判断,即由有性和公正性的评估主体,根据委托方的特定目的,遵循公允的原则和标准,按照国家的法规和政策,履行法定的程序,在翔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时点的资产价格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并得出合理结论的过程。
  45、两减免三补助。“两减免”是指减征农业税和免征农业特产税。我省从2022年起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2022年全部免征农业税。“三补贴”是指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直补,也称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补贴,核心内容就是将国家实行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间接给农民的补贴转为直接补贴,即:从2022年开始,国家不再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将原来通过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对农民的间接补贴,改为通过一定方式直接补给农民;良种补贴,是为加快农作物良种推广,促进农作物良种区域化种植,提高农产品品质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农机具购置补贴,是指为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农业机械给予一定的补贴。
  46、稳健财政政策。是指介于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中性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实质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赤字来扩大支出的规模,达到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通常采取减税和扩大支出规模的方式。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盈余来压缩支出的规模,达到减少或抑制社会的总需求,通常采取增税和控制支出的方式。而稳健财政政策(即中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确保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既避免需求扩张,也防止出现需求不足。就现阶段而言,实行稳健财政政策,主要是服从改革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大局,通过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等措施,既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防止通货紧缩的趋势重新出现;既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降温,又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从而确保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47、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是"收支两条线"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大财政收入"蛋糕",源头遏制腐败的重要举措。其主要内容:一是取消执收单位收入过渡帐户,所有非税收入直接上缴财政;二是实行收缴分离的征管方式,即"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三是建立全省非税收入项目库,对所有非税收入实行统一编码,有效防止"乱收费"行为;四是建立信息网络,实现收缴网上操作,账务微机核算,网络自动;五是缴款凭证与执收票据合二为一,通过非税收入收缴软件实行微机开票。
  48、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实行预算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采取竞争、择优、公正、公平、公开的形式,使用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等财政性资金,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法获取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采购制度则是采购政策、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和组织形式等一系列采购规范的总称。
  49、农村税费改革。是指对现行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税费制度进行完善,取消面向农民的不合法、不合理收费,用税收形式取代体现职能、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社会长期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综合性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性基金;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农村税费改革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主要是正税清费,治理涉农"三乱",取消乡统筹和村提留款,将农民应缴纳的税费规范为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把过重的农民负担减下来。第二步就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主要是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取消农业税,同时,推进乡镇机构、农村教育体制、县乡财政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增加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
  50、国债转贷。2022年底,为解决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需求萎缩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党、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家债券,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具体内容为:国家增发一定数量的国债,由转贷给省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下同)人民,用于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转贷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建设项目:农林水利投资、交通建设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建设投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其他国家明确的建设项目。
  根据已经审定的利用转贷资金的建设项目及其所需资金,与省级人民签订《向地方转贷协议》。省级门作为人民的债权、债务人的代表,负责国债转贷资金的还本付息工作。转贷资金项目的确定要求省级人民既要考虑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本地区综合还款能力,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和落实还款资金的来源。根据《向地方转贷协议》,省级门与有关的同级主管部门或下级人民签订《建设项目利用转贷资金协议》,在本省范围内统借、统筹、统还。

相关问答

经济师-财政税收

财政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主要有两方面的手段:①通过税收进行调节,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而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而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②通过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以维持居民最……

三石太保

财政税收经济师考几门

摘要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是《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专业知识和实务》为专业科目,专业科目下设10个专业类别。咨询记录·回答于2022-07-28中级经济师考哪几科你好,中级经济师选择专业的时候,怎么判断呢,财政税收是什么意思呢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是《经济基础知识……

西安一品家

经济师财政税收有几科

摘要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是《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专业知识和实务》为专业科目,专业科目下设10个专业类别。咨询记录·回答于2022-07-28中级经济师考哪几科你好,中级经济师选择专业的时候,怎么判断呢,财政税收是什么意思呢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是《经济基础知识……

没油什么大不了

经济师财政税收有几章

2022年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学习计划  2022中级经济师考试已进入到正式的备考阶段,了解该项考试的相关资讯是通关的必备技能。中级经济师考试共分为15个专业,其中财税专业一直深受经济类考生的青睐。关于《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今天小编带大家一同梳理一下其中的重点章节,归纳一下好的学习方法:……

南京爱华会务

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几本账收

一、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国库制度的基本状况  (一)法国的国库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法国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即由经济门在银行(法兰西银行)开立国库单一账户,将所有资源集中于该账户统一,同时设置国库分类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其中,国库分类账户是国库为所有支出部门分别开设的,用以记录资金变动和各……

头发长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