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经济师折中抉择法

经济师折中抉择法

最新回答

秋风泡泡
货币政策有三:法定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现在一般采用的还是凯恩斯的相机抉择,就是逆经济形势操作,通货膨胀厉害的时候用紧缩政策,通货紧缩时要刺激经济就用宽松的货币政策。
1、法定准备金:如果央行要收紧流动性,把法定准备金率提高,一提高,商业银行就得把钱拿出来存到央行,相当于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达到了紧缩的目的。这个东东很有效,威力也很大。中国这种金融不发达的国家就好这一口。2022年内上调了6次。2、再贴现:首先解释贴现,贴现就是商人把未到期的票据拿到银行去兑现,因为没到期,就打个折扣卖给银行拿到,然后商业银行把未到期的票据打折扣卖个银行的行为要再贴现,如果央行要紧缩的话,就提高再贴现率就行了。再贴现率一般高于银行同业拆解利率,是一种惩罚性的措施。3、公开市场操作:就是银行公开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债券、国库券。如果要收紧流动性,就把国库券卖出去呗,这不神不就哗啦啦流进央行手里了么~~公开市场操作灵活而且对商业银行没有伤害,发达国家喜欢用这招
乱世美女
相机抉择的财政整策要求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变化情况,采用不同的财政整策,我国近年来的财政政策基本上都遵循了相机抉择的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思想并且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调控差。

  一、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概论

  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一般来说,需要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变化情况,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紧缩货币缺口,是利用本身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相机抉择的主要内容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根据财政政策早期理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从字面上看,这种政策就如同水泵里缺水不能吸进地下水,需要诸如少许引水,以恢复抽出地下水的功能。按照汉森的财政理论,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其一,汲水政策是一种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是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政策;其二,汲水政策的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作为启动民间投资活跃的手段;其三,财政支出规模是有限的,不进行超额的支出,只要使民间投资恢复活力即可;其四,汲水政策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随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补偿政策是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补偿政策相对于汲水政策具有以下特点:其,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仅在使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还可用于控制经济过渡繁荣;其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财政补偿等;其三,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可以超额增长,而汲水政策是不能超额的;其四,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经济波动,而每次经济波动,都实施了相机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松”或“紧”的手段来作用于经济周期,这些财政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稳定效果。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实际国情、相机抉择原则自身特性、及运用相机抉择原则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还有待提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实际效应呈现不同程度偏离预期路径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二、相机抉择产生调控效应偏差的原因

  (一)要素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调控手段难以有效运用

  一是由于各种要素市场尚未真正建立和完善,尤其是资本、土地等市场发育滞后,价格形成机制过多地受到行政干预和管制,要素价格非市场化导致市场信息的不准确或扭曲;二是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尚未根本消除,为追求行业部门和地区发展而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市场分割加剧,价格杠杆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三是部分要素市场还处在初期阶段,运转尚不规范,对宏观调控反应迟缓。

  (二)市场主体地位尚不清晰,调控对象难以理性反应

  一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健全,产权制度和退出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其中,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显现不够,作为宏观凋控的主要调控对象,企业的反应并非完全按理性预期“出牌”,例如,由于赖账机制的存在和许多国有企业的软约束,企业借贷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过低,导致利率政策失效。二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等配套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城镇居民作为市场主体显现也不够,由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就业制度、县乡体制等方面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尚未真正打破、农民也还没有真正成为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作为宏观调控的另一调控对象,公众也难以形成稳定的理性预期,例如,利率调低并未影响个人储蓄持续高速增长,赤字消费的示范并未有效引导和刺激公众的消费需求。

  (三)我国实际国情的影响

  运用相机抉择原则以实现预期凋控目标应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方式进行,运用与改善市场化调控方式的前提是要符合中国特有的国情。目前,我国部分经济现象与一般经济理论相不一致,例如,在人均需求较低时,宏观经济就出现了产品过剩危机,当生产性投资日益高涨,却未能带动消费需求增长,储蓄持续高速增长。但在中国却出现银行惜贷现象,这一方面缘于我国目前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初步阶段;另一方面与我国实际国情相关联。我国长期存在区域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由于东西部之间经济水平与自然环境的差异,投入中西部的资金又通过市场渠道流回。资金运用效率较高的东部地区,导致东西部之间经济增长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导致城乡之间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差异。一方面是城市投资生产的消费品难以向购买力较弱的农村市场扩展;另一方面农村储蓄又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城镇,扩大城镇投资和总供给能力。因此,消费总量扩张和结构升级受到制约,导致我国在低水平收入条件下的消费产品过剩,显然,通过财政投资手段来平抑区域与城乡差异的有效性受到制约。

  (四)相机抉择自身特性的影响

  相机抉择在宏观调控中的运用一般描述为为追求给定的最终政策目标,可以不受任何固定程序或原则的约束,而是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取舍,最优地制定与经济运行态势相适应的调控政策与措施,并加以实施其自身特性决定了在运用过程中产生实际效应偏差的可能性。

  一是滞后性。由于相机抉择是见机行事,缺乏预警机制无疑决定了调控时机把握、调控方向确定、调控目标选择等环节在时间r的滞后性。相机抉择是建立在对宏观经济形势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经济波动到何程度需要调控,何时调控,如何选择调控方案和调控目标等都取决定于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准确判断,但是当经济运行形态比较清晰时往往调控时机已错过确定方向、选择目标、出台政策。采取措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上调控效应的实际发挥也具有时滞性,因此,相机抉择的事后调控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容易导致调控效应偏差。另一种情况是当经济运行形态还不太清晰时就抢抓时机,无疑会导致调控方向与目标的不确定性。

  二是振动性。由于相机抉择具有滞后性,一般是在经济过热或过冷情况比较严重时再调控,政策力度容易过大过猛,再加上调控政策的实际效应发挥也具有滞后性,容易导致调控过度,经济波动振幅过大,从而会对下一轮经济波动起负面影响。如此周而复始,不仅容易出现调控效应偏差,而且容易出现经济大起大落。以往几次宏观调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三是随机性。由于相机抉择是灵活取舍,具有随机性,能在公众中形成确定的预期,容易导致公众的观望和等待。进一步强化调控效应的实际发挥的时滞性。一旦公众停止观望,政策效应容易在短时间集中释放,经济会产生大起大落,因而可能导致政策效果不显著,“持币待购”和“群体抢购”现象在我国并不少见。

  显然,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制度背景下,在我国特有的国情条件下,由于相机抉择固有的自身特性提高,相机抉择运用的科学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从开始建立至今不过二十多年,宏观调控与经济预警体系还有待健全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工具和措施手段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还有待提高,地方、企业与公众的预期与反应也呈现较为复杂的局面等等。相机抉择在运用中产生偏差也是一种必然,实际上,要解决相机决择财政政策的科学合理运用问题,关键在于控制和压缩支出规模。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尚未真正建成,收支不受社会公众、不受市场和资本的约束、规范和。这也就需要加速深化财政公共化改革,建立真正的预算制度,使得的财政政策建立在健全的体制之上。
小龇everything
赵燕菁:土地财政:历史、逻辑与抉择
作者: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总设计师、Cardiff University PHD)
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这一独特的制度,使得土 地成为中国地方巨大且不断增值的信用来 源。不同于西方国家抵押税收发行市政债券的 做法,中国土地收益的本质,就是通过出售土地未来的增值(2022年),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 次性投资融资。
改革就是一系列选择。但真正改变历史的选择,当时并不一定看得清楚。“土地财政”就是 如此。从诞生到形成,它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设 计,甚至“土地财政”这一名词,也是后来才想 出来的。但正是这个来路不清、没人负责甚至 没有严格定义的“土地财政”,前所未有地改变 了中国城市的面貌,成为全球经济成功与问题 的根源。
“土地财政”是否可以持续?是否还能改进?还是必须全盘放弃?乃是攸关国家命运的重大抉择。由于“土地财政”被“房价”、“腐败”、“泡沫”等敏感的社会话题所绑架,摒弃“土地财政”,几乎成为学界和界一边倒的共识。本应客观、专业的学术讨论,演变成了指责“土地财政”的竞赛。
北京陆少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机动的决定和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实现财政目标。
2、相机抉择财政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发挥的作用是:
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
补偿政策是指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上调节经济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在20世纪2022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等,都是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所发挥的作用。
扩展资料:
中国的财政政策:
国家预算。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债券,向外国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财政监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国家通过门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
小胡子阿志
论我国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和调控模式的选择
【摘要】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下,存在着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过程的实践来看,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控模式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相机抉择 单一规则
一、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及其成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的是货币政策能否地以及能多大程度上影响产出,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议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热点问题。在这个前提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具有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早在20世纪2022年代,凯恩斯即提出了“流动性陷阱”,认为货币政策在大危机面前不如财政政策得力,但他从来没有完全否定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0世纪2022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汉森曾言到:“货币武器确实可以有效地用来制止经济扩张。”同时他也注意到:“20世纪2022年代的经济萧条所提供的充分证据表明,恢复经济增长仅仅靠廉价的货币扩张是不充分的。”目前的一些实证研究,发现了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当中确实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
货币政策产生非对称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种是由于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经济行为主体的预期形成机制和作用方式不同,因此导致了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第二种是存在银行和资本市场上的各种信贷约束,这些信贷约束只有当货币政策紧缩时,才能够成为紧约束,并且发挥实际作用;第三点是经济当中存在各种名义粘性和实际粘性,例如价格粘性和工资刚性等,这些粘性因素使得价格在经济扩张期间向上变化的灵活性高于经济收缩期间向下变动的灵活性。
二、货币政策非对称性下的我国宏观调控模式的选择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当中,经历了大约4~5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波动,从2022年开始,连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刘金全(2022)所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产出的促进作用。
1993~2022年我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选择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实际上是在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社会因货币供给量失控而造成的物价上涨。货币供给量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十分显著,要平抑物价,就必须严格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2022年之后的5年内,我国经历了长达5年的通货紧缩的时期,一方面供大于求的过剩经济急需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启内需;另一方面银行体系大量存款闲置。央行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行为也被经济主体规避风险的反向选择所化解,也就是说,在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的作用大大下降了。正是由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作用的存在,我国应该谨慎选择合适的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调控模式。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两名经济学界著名的学术泰斗,在调控模式上有着不同的看法。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应实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和资本的边际效益递减,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定为充分就业。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主张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代替凯恩斯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提出以一个长期稳定的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操纵目标,最终目标为物价稳定。
相机抉择也叫反周期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运行的阶段特征以及政策效果来相机抉择使用宏观经济政策。相继抉择通常要考虑以下几点:
(1)逆风向行事
当经济衰退时,通常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通常选择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政策的时滞
经济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时滞如数据时滞、认识时滞、立法时滞、执行时滞、作用时滞。要及时实行和选择经济调控措施,避免前一轮调控政策在经济风向转换后才发生作用。
(3)政策的组合和协调
通常有双紧双松和一紧一松的政策组合。“单一规则”认为由于货币政策时滞等原因,反周期的干预不仅不能熨平周期,反而会加剧周期波动。其推导逻辑是: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决定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决定货币供给具有稳定性;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决定了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必然是“单一规则”。
事实上,世界各国在货币政策调控模式选择上无一例外地奉行“相机抉择”模式。美联储利率的频繁调整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曲线也不是水平的。此外,从中国货币政策表述的繁复多变中容易看出(见表1),我国银行基本上时按照“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存在非对称现象,正向的货币冲击效果和负向的货币冲击效果相比,效果相对较弱,这也解释了我国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刹车容易,启动难”现象。
从货币政策操作应力求完善上看:①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货币渠道向利率渠道的趋势,货币政策不宜简单地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否适度来衡量而应把握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应该更加关注最终目标,即物价上涨水平而非中间目标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化;②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一方面,资本市场投资与银行储蓄存款的替代关系越来越明显,客户保证金对货币层次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致使M2指标的全面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不显著,资产价格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投资与消费的影响并不大。因此,货币政策的操作应主要以实体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为目标,同时适当兼顾资本市场的需要;③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预期和信心对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作用日益增强。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应适当考虑预期因素的作用,在货币政策决策前,对预期因素的作用有一个“预期”,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货币政策的实施依赖于对未来经济变动的预期,而经济运行具有不确定性,人们理解市场变化、预期的改变以及理解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在目前力所不及,因此,银行适时、谨慎地相机抉择来实施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可能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三、新时期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组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变动调整,各种不确定性的发生,加剧了我国政策的复杂性。当前我国央行的利率管制,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性、风险约束、非利润约束以及权限的高度集中,企业、个人的悲观性经济预期等都成为影响货币政策作用效力的因素。
2022年以来,我国连续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利用国债资金进行重点建设,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而且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又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货币供应量方面多数时候进行扩张性操作,有力地支持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到2022年,通货紧缩基本停止,经济恢复到8%的增长速度,可以说,2022年以后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符合经济理论的逻辑和经济现实的要求。问题是在中国2022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从而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后,宏观调控应实施怎样的转向呢?
目前,我国经济不是全面过热,而是带有明显的局部过热的性质,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资源瓶颈越来越明显。针对国民经济中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原有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和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反而有助于加大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衡,形成逆向调节。因此,必须及时调整政策的方向,以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它们的作用机制、方向和适用的条件均不相同,并且不可相互替代。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行政时差比财政政策短,但财政政策的特点是一旦政策措施确定,其影响比需要经过传导机制渐渐展开作用的货币政策更为直接和迅速。在膨胀和紧缩总需求的作用上,由于财政政策的直接作用,在克服需求不足,促进经济加速方面起到突出作用,而货币政策在抑制货币增长、治理通货膨胀方面的作用是强而有力的。
我国目前面临投资增长过快、局部过热、通胀压力巨大等情况,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但不能缓解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还会加剧经济的升温,但政策转型又不能过快,而应采取相对中性的政策。在两大政策的配合上,由于经济过热时,要想通过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抑制过旺的需求,克服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财政政策往往不如货币政策有效。因此,应实现以货币政策为主,合理地选择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主体的作用方向,形成财政货币政策密切配合的相机抉择的政策机制。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改革的进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必须据此适时调整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另一方面,在心理预期、政治环境、科技进步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财政、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还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今天提出的政策迟早也会有不合时宜的一天,这是经济形势决定政策调整的必然规律。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要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惟一政策措施,而是要审时度势、积极主动地利用财政、货币政策等工具,真正实现财政、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以持续、稳定地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作用和非对称行研究[J]世界,2022(3)
[2]张学功,中国的货币政策:稳定和相机抉择[J]经济师,2022(3)
[3]李国疆,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及宏观政策的有效组合[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22(6)
[4]邵国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理论探讨,2022(1)
[5]崔竹,论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的出台及其配合[J]理论学刊,2022(8)
[6]崔建军,论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J]河南金融学院学报

相关问答

2022折经济师

条约的内容一直持续到2022年五四运动的爆发,至于你说的折现的话,因为那个事情的经济师比较混乱的,没有一个合理的可参照的折现率,因此也就无法计算了北京市正版现货2022年版初级经济师考试指导官方教材经济基础知识中国人事出版社初送课件+历年真题备考2022年赠送课件+历年真题经济基础知识至杭州支付方式……

小路要减肥

经济师折中抉择法

文科:法官,律师,老师,营销师,,旅游,证券类,经济师等;理科:光电类,医学类,会计师,,老师,工程师等。对于选科,要有主见,不能一味听取别人的意见,当然也不能不听。文科还是有很不错前景的,理科当然就业面广一些。另附:选科意见:高中生如何选择文理科进入高中,同学们所面对的抉择比初中要多。首先的抉择是……

雨诺喜乐

经济师折中原则计算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与体现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体现具体会计准则的诸多方面: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各别计价法。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减……

欧阳小七

中级经济师折中原则

I舱是航空公司的一种仓位设置。航空公司通常将不同价格的仓位用不同的字母表示,比如头等舱是F,公务舱是C,经济舱全价是Y,3折左右是X等等,某些公司的I舱是免票,但并不是统一的,首都航空的要问其公司售票人员I舱相当于几折。飞机上的座位分布除了一般分为头等、公务、经济三大等级类别。不同等级遵循先到先得原……

爱米利的米粒

经济师蒙选择题的方法

律家考是什么?律考只是以前的说法。从2022年起,司法考试取代了律师资格考试,过去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的人的资格仍然有效,从2022年起,律考取消了,要想取得律师资格必须参加司法考试(当然只是一次考试即可);我国实行司考资格与律师执业相分离制度,通过司考只是取得了律师资格,要想做律师,还须申请领取律师执……

刺xin的刺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