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高级经济师是不是改革了

高级经济师是不是改革了

最新回答

蓝色琴弦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十三大上邓提出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为什么说邓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的思考,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邓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介绍,使学生认识邓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理论是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做出的重要贡献和邓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

本课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

本课难点是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难于理解为什么说邓理论是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确立这一难点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正因为邓理论是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所以确立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也就是必然的了。

二、教法建议

1.本课第一目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邓在广东谈改革开放问题” 的图片,同时播放“走进新时代” 的乐曲,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读框的内容,了解邓在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发表的一席重要谈话,并联系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学过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然后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而邓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由此导入新课。

2.关于“四项基本原则”。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下的注释,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两点:一是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背景。2022年初,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邓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就是要否定中国党的领导,否定道路,否定人民,否定马列主义、思想。对什么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教师可不必解释,因为这一概念太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二是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要强调它不仅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而且还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它已写进了《中华人宪法》。违背了四项基本原则,就会走到邪路上去。至于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不必再作解析,否则会人为地提高教学的难度。

3.关于十二大,教师要求学生知道,在这次会议上邓明确提出了“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特色的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主义的普遍真理不能照搬,必须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当年把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必须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思想;邓把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思想。

4.关于十三大,教师可用多媒体基本手段演示教材引录的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求学生掌握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邓为大会阐明了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基本路线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之中。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做出了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至于分哪三步走,可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一段小字内容即可。

5.对于教材设计的“为什么说邓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归纳成以下几点: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二是实行改革开放后,他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是十二大上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的重要观点;四是十三大上他提出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五是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做出了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解决了什么是,怎样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因此说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6.关于南方讲话,有条件的学校建议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现邓南方讲话的片断,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把握以下几点:讲话的背景,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困扰的关键时刻,此时,他虽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仍关注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讲话的重要观点,在于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动摇、特区姓“社” 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讲话的意义,主要是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关于邓理论的形成,教师要结合前几课内容向学生说明,邓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表了许多重要讲话,阐明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理论。教师还应提出为什么说邓理论是“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学生作必要的提示:在的发展道路问题上,邓强调走自己的路,以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在的发展阶段问题上,邓做出了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在根本任务问题上,邓指出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强调改革也是一场,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在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建设的政治保障问题上,邓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在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邓提出了“分三步走” 的战略设想。等等。

一节课的教学难点并不是在一节课的单位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邓理论是“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结论很重要,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能力限制而不容易理解。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不现实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归纳有关的内容,提示思考的角度,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理解这一重要理论问题提供帮助。

8.关于邓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只要求学生以下两点: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学法指导

1.根据本课提供的史实,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说邓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的问题,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从具体史实中归纳得出历史结论的方法。

2.指导学生设计《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形成和确立大事简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按时序归类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为什么说邓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提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十三大,邓提出的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

参见教法建议。

活动与探究

1.议一议:结合你对改革开放的体会,议一议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提示:从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庭生活发生的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来谈体会,发表议论。

2.收集资料:收集邓为中国改革开放作贡献的事迹,在班级或小组进行座谈。

提示:可通过查找网上资料、音像资料和书刊资料,采访老红军、老,了解邓为改革开放作贡献的事迹。

(海口市教育局教研室 傅元根)

参考资料

四项基本原则

即坚持道路,坚持人民,坚持中国党的领导,坚持主义和思想。2022年3月30日,邓指出:“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2022年12月,《中华人宪法》确认了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党领导下,在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坚持道路。” 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的立国之本。

初级阶段

中国社会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始于2022年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到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人民的政治制度和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中国已经是社会。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总的说来还很低。十二亿多人口,八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极不平衡。同生产力的这种状况相适应,在生产关系方面,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还需要有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私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在上层建筑方面,经济、文化的落后还限制着高度政治的建设,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并且经常侵袭着党的和国家队伍。因此,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现代化的阶段。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表现在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的对立。这一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总起来说,我国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深化改革与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在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按照本国实际建设。

在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这个实际,超越阶段。

在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精神文明。

在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道路、坚持人民、坚持中国党的领导、坚持主义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它同时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在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在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劳动者、拥护的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制度,、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笑傲江湖之悟空

供给就是提供,供给侧就是 提供产品的一方,消费者就是需求的一方 叫做“需求侧”。

“供给侧改革”的意思是什么呢,做个最简单的比喻吧, 康师傅这家企业都知道,在前十几年 他是怎么壮大的呢,产品是单一的,就几种水,通过搞营销,先卖人,慢慢发现在越来越卖不动了,他就开发大陆市场,诶,卖了好几年,大陆也发现卖不动了,这就怪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消费者也就是需求端是没有问题的,人没有大规模减少,人素质还有所提高,还卖不动了。问题出在“供给侧” ,供给出现了问题啊,说明公司的产品是有问题的,没有注重产品本身。

所以企业 实业要转型升级啊,不转型不升级就得被市场淘汰,彻底淘汰,所以作为企业你得 增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的投入;你得提高员工的技术,提高人员素质,提高能力;通过教育培训体系,发展壮大研发团队,技术队伍;

在这方面的改革包括,给予减税、简政放权等、通过扶持一些有优势的企业,有创新的企业促使市场加快淘汰落后的产能。

扩展资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供给侧改革-百度百科

虎虎生威2015

【导读】每年报考中级经济师的是呈递增状态的,不过其考试通过率却一直很低迷,今天我们就来找找中级经济师通过率低的原因,从2022年考情分析可得,经济师考试题目综合性越来越强、灵活性提高,而且各组卷考试难度不同。根据以往考生总结的经验,小编总结了中级经济师通过率低的五大原因,接着往下看。

1、成绩考试要求一次性通过2科(合格84分)。有一科不通过则成绩全部作废,只能明年再战。这就要求考生不能偏科。(注:2022年经济师改革,成绩有效期改为2年)

2、绝大部分考生在报名的时候才开始备考。参加考试的大部分都是已经参加工作的考生,工作忙忙碌碌,回到家还要照顾家庭,备考时间比较短。

3、新教材出版太晚。新版教材和考试大纲差不多7月份才上市—距离考试只有100天的时间。对零基础考生来说,此时备考,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注:2022年考试大纲已提前公布)

4、拖延症影响复习。周一到周五要上班,周六日要聚会。时间就这么被浪费了,拖着拖着明天就考试了。

5、考题综合性、灵活性强。经济师考试考点多且杂,导致很多考点就记不住,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考点都是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备考要挑重点。

总之,机考改革后,考核范围激增,以前是1套卷,现在变成了4套考卷。比如以前考90个知识点,现在考277+个知识点,考点重复率小于15%!

最后,2022年经济师已实行改革,考试专业已由原先的15个专业调整为10个专业,成绩有效期改为2年,这意味着经济师考试不再要求一年过两科,两年过两科即可。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中级经济师通过率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只要我们完全要利用好自己的时间,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认认真真复习,积极备考,一次通关拿证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宇过天晴……
很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中级经济师的时候都会觉得:中级经济师啊,中级职称,能不难吗!?
但其实,你们错了。中级经济师,其实相对来说,是最友好的中级职称考试了。
相较中级统计师、中级会计职称、工程类中级职称考试、药师职称考试等对专业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才能通过考试的类型来说,中级经济师更接地气!
你制定好2022年考证学习计划了吗?
(不等待不求人)搜小程序 # 经济师考试通 # 无偿无条件、自行领取资料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级经济师属于经济系列职称,专业范围较广,包含财政税收、金融、人力资源、工商、农业经济等10门专业,涉及面比较广,并且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考点内容,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很快就能理解。
并且中级经济师对专业要求相对较低,容易复习。经济师专业方向较广,细分下来有10个专业,可任选其一报考。即使学员是零基础,也可以选择人力或者工商这种专业性不强,通俗易懂的专业。在考试未改革之前的一年之内必须同时通过两科才算过关这样的要求下,大多数备考中级经济师的零基础学员也还是顺利通过了。
而且中级经济师试题简单,全都是单选,多选题,没有主观题,满分140分,考点不出大纲,84分就给过的考试,不是只录取前几名的淘汰赛,考试科目为《经济基础》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科目合格即可获得中级职称。
在2022年经济师改革后,从原来的一年必须同时通过两科改为2年有效期,实行动,即两年内过两科便可拿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科一科的过或者一年过两科。
老娜再修行
你说的应该是2022年5月27日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为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教育必须为建设服务,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知识,具有开拓能力的厂长、经理、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和其他经济、技术。还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要求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外事工作者、军事工作者和各方面党政工作者。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和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就向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经过解放初期的接管改造和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我们把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事业转变成为教育事业。三十几年来,依靠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教育事业取得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巨大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今天战斗在我国各条战线上的广大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各方面工作的骨干力量,绝大部分都是建国以后培养出来的。但是,另一方面,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全党工作重点一直没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于“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的影响,教育事业不但长期没有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而且受到“左”的政治运动的频繁冲击。“文化大”更使这种“左”的错误走到否定知识、取消教育的极端,从而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广大教育工作者遭受严重摧残,耽误了整整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并且使我国教育事业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在许多方面本来已经缩小的差距又拉大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党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和决策,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但是,轻视教育、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错误思想仍然存在,教育工作方面的“左”的思想影响还没有完全克服,教育工作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特别是面对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形势,面对着世界范围的新技术正在兴起的形势,我国教育事业的落后和教育体制的弊端就更加突出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在教育事业权限的划分上,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而应该加以的事情,又没有很好地管起来。
  (二)在教育结构上,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合格的师资和必要的设备严重缺乏,经济建设大量急需的职业和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高等教育内部的科系、层次比例失调。
  (三)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从小培养学生生活和思考的能力很不够,发扬立志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很不够,生动活泼地用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很不够,不少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板,实践环节不被重视,专业设置过于狭窄,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地进行改革。改革体制,在加强宏观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调整教育结构,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还要改革同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经过改革,要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使基础教育得到切实的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广泛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潜力和活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的教育并举,各级各类教育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
  发展教育事业不增加投资是不行的。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和地方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现在,各级都有一些领导,宁肯把钱花在并非必要的方面,对于各种严重浪费也不感到痛心,唯独不肯为发展教育而花一点钱,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但是同时必须认识,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毕竟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前办学经费困难和教师待遇较低的状况只能逐步改善。因此,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财力物力条件下,把教育搞上去,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改革来更好地调动各级、广生员工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多想办法,发挥各方面的潜力,使教育事业一年比一年更好地向前发展。要下真功夫,才能做到这一点。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应该为此而努力。
  二、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我国基础教育还很落后,这同我国人民建设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迫切要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决不能任其继续。现在,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突出地提出来,动员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积极地、有步骤地予以实施。为此,需要制订义务教育法,经全国人民审议通过后颁行。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义务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应该因地制宜,有所不同。全国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类地区:
  一是约占全国人口1/4的城市、沿海各省中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在这类地区,相当一部分已经普及初级中学,其余部分应该抓紧按质按量普及初级中学,在2022年左右完成。
  二是约占全国人口一半的中等发展程度的镇和农村。在这类地区,首先抓紧按质按量普及小学教育,同时积极准备条件。在2022年左右普及初中阶段的普通教育或职业和技术教育。
  三是约占全国人口1/4 的经济落后地区。在这类地区,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采取各种形式积极进行不同程度的普及基础教育工作。对这类地区教育的发展,国家尽力给予支援。
  国家还要帮助少数地区加速发展教育事业。
  地方各级人民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制订本地区的义务教育条例,确定本地区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步骤、办法和年限。
  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幼儿教育,发展盲、聋、哑、残人和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
  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为此,要采取特定的措施提高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鼓励他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与此同时,必须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认真的培训和考核,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要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密切结合教学进行自学和互教;要为在职教师举办函授和广播电视讲座;要切实办好教师进修院校,并且利用现有设施,分期分批轮训教师;还要有计划地动员、挑选和组织高等学校的一部分教员和高年级学生、研究机构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和党政机关的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参加帮助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总之,要争取在5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内使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在此之后,只有具备合格学历或有考核合格证书的,才能担任教师。从幼儿师范到高等师范的各级师范教育,都必须大力发展和加强。师范院校要坚持为初等和中等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毕业生都要分配到学校任教,其他高等学校毕业生也应有一部分分配到学校任教。任何机关、单位不得抽调中小学合格教师改任其他工作。
  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除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决定外,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和检查,责任和权力都交给地方。省、市(地)、县、乡分级的职责如何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为了保证地方发展教育事业,除了国家拨款以外,地方机动财力中应有适当比例用于教育,乡财政收入应主要用于教育。地方可以征收教育费附加,此项收入首先用于改善基础教育的教学设施,不得挪作他用。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并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捐资助学,但不得强迫摊派。同时严格控制各方面向学校征收费用,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
  三、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但是,职业技术教育恰恰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力争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已经强调多年,局面没有真正打开,重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就业者的政治文化技术准备缺乏应有的要求,在于历史遗留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要在全党和全社会进行教育,树立行行光荣、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树立劳动就业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技能准备的观念,并且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今后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一切从业人员,首先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像汽车司机经过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才许开车那样,必须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才能走上工作岗位。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法规,逐步实行这种制度。
  根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般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高中,一部分接受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大学,一部分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小学毕业后接受过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可以就业,也可以升学。凡是没有升入普通高中、普通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可以经过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然后就业。要充分发掘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且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或者增设职业班,加上新办的这类学校,力争在5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的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扭转目前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发挥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要着重职业技能的训练,训练的范围不要太窄,基础教育也要适当配合,以适应长期广泛就业、进行技术革新和继续进修的需要;同时还要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教育。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和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并且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要提倡各单位和部门自办、联办或与门合办各种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学校除了为本单位和部门培训人才外,还可以接受委托为其他单位培训人才并招收自费学生。
  师资严重不足,是当前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突出矛盾。各单位和部门办的学校,要首先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专业技术师资问题,同时可以聘请外单位的教师、科学技术人员兼任教师,还可以请专业技师、能工巧匠来传授技艺。要建立若干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有关大专院校、研究机构都要担负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任务,使专业师资有一个稳定的来源。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各部门办的这类学校,地方也要予以协调和配合。
  四、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大任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建成科类齐全,层次、比例合理的体系,总规模达到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当的水平;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能为自主地进行科学技术开发和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出较大贡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改变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的体制。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计划的指导下,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使高等学校具有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性和能力。
  要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办法,实行以下三种办法:
  (一)国家计划招生。要做好发展高等教育的总体规划和人才需求的中长期预测,切实改进招生计划工作,努力克服招生计划同国家远期和近期需要脱节的状况。这部分学生的毕业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为了保证边远地区及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能分配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应按国家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到这些地方工作的毕业生待遇从优。为了保证国防的需要,要为人民解放军培养一定数量的毕业生。
  (二)用人单位委托招生。为了鼓励学校挖掘潜力多招学生,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行之有效的用人单位委托学校培养学生的制度,要继续推行和逐步扩大,使之成为国家招生计划的重要补充。委托单位要按议定的合同向学校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毕业生应按合同规定到委托单位工作。
  (三)还可以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毕业后可以由学校推荐就业,也可以自谋职业。
  不论哪类学生,都必须经过国家考试合格,由学校录取。
  要改革人民助学金制度。师范和一些毕业后工作环境特别艰苦的专业的学生,国家供给膳宿并免收学杂费。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对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以必要的补助。现已在校的学生,仍按原来的规定办理。
  要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计划的前提下,高等学校有权在计划外接受委托培养学生和招收自费生;有权调整专业的服务方向,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和选用教材;有权接受委托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有权提名任免副校长和任免其他各级;有权具体安排国家拨发的基建投资和经费;有权利用自筹资金,开展国际的教育和学术交流,等等。对不同的高等学校,国家还可以根据情况,赋予其他的权力。与此同时,国家及其门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和。门还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对成绩卓著的学校给予荣誉和物质上的重点支持,办得不好的学校要整顿以至停办。
  为了调动各级办学的积极性,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部门和地方办的高等学校,要优先满足主办部门和地方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要发挥潜力,接受委托,为其他部门和单位培养学生,积极倡导部门、地方之间的联合办学。
  高等教育的结构,要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改变高等教育科类比例不合理的状况,加快财经、政法、等类薄弱系科和专业的发展,扶持新兴、边缘学科的成长。改变专科、本科比例不合理的状况,着重加快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大学本科主要通过改革、扩建和各种形式的联合,充分发挥潜力,近期内一般不建新校。
  要根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拥有众多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优势,使高等学校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做出更大贡献。为了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要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并且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比较集中的学校,将自然形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要针对现存的弊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各种试验,例如改变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增加自学时间和课外学习活动,有指导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等等。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有条件的学校,教学任务较重的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今后每5年中应有1年时间供他们专门用来进修、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要尽可能改善教学的物质条件,增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新和充实试验室、图书馆。
  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学校所在地方的党政领导机关要把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责任担当起来。
  五、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必须尊重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大政方针必须集中统一,具体办法应该灵活多样,决不可一哄而起,强制推行。改革既要坚决,又要谨慎,注重试验。涉及全局和广大范围的改革措施,要经上级批准。   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紧紧掌握这一条,改革就不会迷失方向。
  为了加强党和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掌握教育的大政方针,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必须加强教育立法工作。今后地方发展教育事业的权力和责任更大了,各级党委和都要按照党的十二大的决策,把教育摆到战略重点的地位,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上级考查下级都要以此作为考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应该特别提出,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上来,放到办好本村本乡的教育事业上来。认为,在新的经济和教育体制之下,各地将有充分的可能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要承认全国各省市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且要承认在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范围内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所以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同时鼓励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帮助后进地区,达到共同的提高。
  改革教育体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国已有近千万人的教师队伍,长时间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无论生活如何清苦,无论经历什么政治风雨,都始终不渝地坚信党、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愧为人师表。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必须紧紧地依靠教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关学校自身的重大改革都必须经过教师充分讨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各级和有关部门今后每年都要为教师切实地解决一些问题。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树立和发扬尊重各级各类教师的良好风尚,使教师工作成为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之一。在改革中还要充分注意调动学校思想政治、行政人员、后勤和其他的积极性。要根据他们的劳绩和贡献,给予合理的待遇和应有的鼓励。
  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制度,加强和。学校中的党组织要从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上来;要团结广生,大力支持校长履行职权,保证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国家教育计划的实现;要坚持用主义教育广生,激励他们立志为祖国的富强奋勇进取、建功立业,保证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抵御资本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建设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
  要动员和教育全党、全社会和全国人民关心和支持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教育事业。鼓励各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离休退休和知识分子、集体经济单位和个人,遵照党和的方针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积极地自愿地为发展教育贡献力量。
  教育体制改革要总结我们自己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国外发展教育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新技术条件下,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开辟,以及新的信息传递手段和认识工具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注意。要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加强对外交流,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建立在当代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
  本决定着重解决的是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有关、职工、农民的成人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教育委员会应就改进和加强这方面工作,作出专门的决定。
  军事学校的改革问题,由决定。
  相信,只要各级党委和加强领导,坚持正确方针,经过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教育体制改革必将获得成功,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必将空前繁荣,从而强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把全的文化科学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相关问答

经济师是否要改革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十三大上邓提出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通过“为什么说邓是中国……

tastebytaste

经济师改革是真假

经济师改分在考试结束,特别是快公布成绩前1个月时间,陌生电话蜂蛹而知、漫天飞,告诉你经济师可以改分,包过。这都是假的,其通过网络技术修改网络前端数据的一种欺、行为。听朋友说确实改分了,但是自己最后并没能拿到经济师证书,了。为什么呢?这只是,利用技术实行的一种网络而已,修改了网页前端的分……

小妮子乖乖81

高级经济师是不是改革了

通过经济师职称的初级/中级/高级可以加薪水级别越高加薪就越多,但中级以上是有学历及工作年限限制的经济师考试只是为了增加工资收入,对进入职场没有什么用处,而且你的只是初级,即使中级的用处也不多,因为无论是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务都是对一个特殊的专业有联系,一般都是在职人员想增加收入才考的。你想突出它的其它方……

春天的薄荷叶

高级经济师是怎么改革的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②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强调必须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党的十二大上,邓明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④党的十三大上,邓提出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根据他的设想,会议制定了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总之,邓解决了什么是、怎么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以他是改革开放的……

我最牛牛

中级经济师是不是要改革了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十三大上邓提出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通过“为什么说邓是中国……

tiankong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