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绝对优势理经济师

绝对优势理经济师

最新回答

A明天你好!
1,不同点: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各国生产相同的几种产品,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如果各自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更强调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原理,他主张即使在所有产业的产品成本上均处于劣势的国家,仍可“劣中选优”,选择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业来发展;而在所有或相当多产业的产品成本上都有优势的国家,则可按“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优势更大的产业集中起来发展,都能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利益。
2,相同点:都强调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增进各自利益的必要性。3,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的核心知识,比较成本论己经细化出成本指标的具体衡量方法,所以我比较相信李嘉图的。而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哪怕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表现出绝对的劣势,两国之间仍有可能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获得利益。
4,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二元性价值论,即认为价值由劳动价值与交换价值共同决定;李嘉图批判斯密的价值论,明确了价值仅由无差别人类劳动决定,但未能揭示剩余价值,已经达到资产阶级所能企及的最彻底劳动价值论。斯密提出古典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的分配理论,即“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由此,提出了他的“劳动工资论”分配理论。基于斯密分配理论的基本框架,李嘉图对其进行了完善,提出相对工资论,从量的方面揭示资本主义三大阶级的对立。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说均主张自由主义经济,应该没什么原则上的区别。斯密主张“绝对成本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但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该理论具有局限性;李嘉图主张“比较成本学说”认为各国需“有利取重”、“不利取轻”,以此增加国民财富。它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但也有局限性,比较成本不利于后发国家经济增长,造成经济结构失衡。
马秋云123
(一)亚当•斯密(1723-1790)的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指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可以生产并出口该种商品。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享有盛誉的代表作《国
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这一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地域分工论的基础之上的。他从微观的个体
,即个人、家庭,递推到国家、社会来阐述地域分工的合理性,认为:“如果购买所费,比较家内生产所
费为小,就一定不宜于家内生产,那是贤明的家主都知道的格言”。②他强调绝对优势理论有一个基本前
提,包括自然资源优势、气候条件优势,生产技术优势等等。
由此可见,绝对优势理论建立在绝对优势的基石之上。一国在某一或更多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其产品成本则较低,继而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换与竞争。如果一国没有一种产品在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那该如何呢?
斯密没有解释。可见,绝对优势理论只说明了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情形,即在生产上各具绝对优势地位的国
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获得利益,没能阐释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律。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以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为背景,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要求,对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历史上有重要的进步意义。然而,这一理论仅说明了国际贸易实
践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获得利益,无法解
释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律。
(二)李嘉图(1772-1832)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是指比较两种产品在两国间的劳动成本来决定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交换哪种产品。大卫•李嘉图在他于2022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首创了比较优势理论,这也成为西方
贸易理论的基础。
李嘉图不仅继承了亚当•斯密的观点,而且提出了比斯密更、更深刻的阐述,他的理论是对斯密理论的修补和发展。他指出,一国不仅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样商品处于绝对优势时可以出口该商品,在本
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样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可以进口该商品;而且,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样商品处于
相对优势或相对劣势时,也可以参加国际贸易。
李嘉图通过葡萄酒和布的极为有名的例子,来阐明他的观点。另外,李嘉图的前提是由于种种因素使资本和劳动无法在国际间自由转移,这是和他所处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因而“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
的法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③。在他看来,自由贸易是解决资本和劳
动无法自由转移的好方法。各个国家只需生产处于最大优势的产品,继而通过自由贸易进行交换,可以提
高多国范围的生产效率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因而更具普遍意义。它回答了斯密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不论该国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情况如何,都能找到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所有条件均处于劣势地位,也能在其中发现其劣势中的优势。但是,正如俄林曾做过的评论:“比较优势理论只适用于特殊情况,运用于一般介绍,在一些重要方面来阐明贸易的特征。……显然,这些理论性的模式都是经过事先简化了的
许多假设推导出来的。因此,它们只能作为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一小部分。”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
(三)的国际分工理论
主义国际分工理论的基本内容 (1)国际分工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际分工的深化又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民
族经济的相互需要和互相依赖达到空前的规模 (3)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国际分工深化、细化,国
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客观基础;而国际分工的深化、细化,国际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杜会生产力进一步
发展 (4)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性质和特征
(四)俄林的国际分工理论
赫克歇尔(1879-1952)—俄林(1899-1979)的资源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和俄林是两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们是师生关系。赫克歇尔在其2022年所写的《对外贸易对于收益分配的影响》文章中就发表过相关理论,俄林吸取了赫克歇尔的基本观点,并且加以补充和发展,在其
2022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中,从各生产要素的角度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进一步阐述。
他们认为资源禀赋不同是造成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有差异的原因。各国在生产要素的拥有方面,情况各殊。若一国的某种要素比较丰富,价格就相对便宜。生产要素的丰富与稀缺是导致国际贸易产生
的原因之一。导致国际贸易产生的另一原因是,各国在生产各种不同的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也
是不同的。根据产品所需的要素的多少,可以将产品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
产品等。
据此,俄林得出结论:“贸易的首要条件是某些商品在某一地区生产要比另一地区生产便宜。在每一个地区,出口商品中包含着该地区比在其他地区拥有较便宜的相对大量的生产要素,而进口别的地区能较便宜
生产的商品。简而言之,进口那些含有较例生产要素便宜的商品。”④即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一个国
家应该生产那些需要大量使用且本国供给丰富、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并以此来出口;进口那些供
应稀缺、价格较高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在西方学界颇受重视,被西方学术界称为“世界著名的理论模式”。它对国际分工格局和贸易问题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许多假设条件上的限制,并存在难以自圆
其说的矛盾。按照人们一般的看法,的资本充裕,依据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应该生
产并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输入劳动密集型产品。可是,的另一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他的投入
—产出法对的经济和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的出口商品与其进口商品相比,
出口商品的劳动密集度超过资本密集度,即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多,进口的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里昂惕夫之谜”。之后,许多国家的经济学家们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研究
,有的得出了与里昂惕夫相类似的结果,有的则认为赫克歇尔—俄林模式符合本国情况。另外,资源禀赋
理论没有考虑科学技术的作用,也显得不够完善。现今世界,科技因素在产品生产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
且对分工的决定性也增强了。
(五)当代国际分工理论:竞争战略——波特的钻石理论
迈克尔•波特在其2022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通过对10个国际重要的贸易国家的上百种产业
的历史研究,提出了一整套解释一个国家、地区产业或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竞争力理论,即钻石理论。

钻石理论认为一国特定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该国国内六个要素的组合与动态作用过程,即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辅助产业情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机遇和行为,它们一起构成了“钻
石模型”。
蛋蛋的肉粑粑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
海上的海
我是山师附中毕业的,现在在山师读大三,济钢我也了解一些,毕竟当时中考本来打算报考济钢的。
这两所学校整体上来说都比较好,理科方面也不相伯仲,在济南市虽然没法撼动实验的老大地位,但绝对都能够列入济南五强行列,我当年的分数线是济钢比附中更高一些。
说一下两所学校的优势吧,附中的优势就是历史悠久,师资更强,经验丰富,而且是省属直辖高中,就像一个历史悠久的贵族世家。济钢则更像是新兴豪贵,有钱那是没的说,而这个社会,一所学校有了钱,就相当于有了先进的设备,优秀的教师以及大批的有潜力的学生,不得不说,济钢的奖学金政策绝对比附中强很多。
两所学校都是很优秀的学校,如何斟酌要看你自己的了。
矮油没游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共同点:A: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B: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C: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不同点:A: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B: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C: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D: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相关问答

绝对优势理论经济师

1、绝对优势理论也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说。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2022年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国与国之间的绝对成本的差异,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所耗费的成本绝对低于他国,该国就具备该产品的绝对优势,从而可以出口;反之则进口。各国都应按照本……

山中彩虹

绝对优势中级经济师

1,不同点: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各国生产相同的几种产品,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如果各自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更强调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

陆老头11

比较优势理论经济师

答:比较优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大卫李嘉图,是英国产业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应本着“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贸易。即各国只有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

兔纸来个兔宝宝

绝对优势理论在经济师第几章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

格水物獭致知

绝对优势是中级经济师哪一章

(一)亚当•斯密(1723-1790)的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指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可以生产并出口该种商品。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享有盛誉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这一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地域分工论……

jessicabeck